大学上头条 能不能有点别的

29.07.2015  13:17

  大学教育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大学对文明的引领作用是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希望今后看到的大学新闻,能少一些不靠谱的事。

  武汉大学和人民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到底是不是模仿秀?双方各执一词。有人就此继续质疑中国大学的创造能力与抄袭作风,回想到不久之前的复旦大学校庆视频抄袭事件,这一说法也不是完全没道理。

  一份录取通知书,形式如何其实不是大问题,作为中国人教育里程碑中的最重要一环,给来一个形式新颖的纪念物,校方的出发点没什么问题,至于形式一脉相承,不论是否是后来者借鉴了先行者的创意,在这么个小事情上,其实都不是太大的问题。借鉴了,就大大方方承认,没借鉴,而确实是无意撞衫,实话实说,也没什么过不去的。

  人们之所以对一份录取通知书都这么敏感,其实是有一个大背景,就是国内的高校教育的整体环境上,存在着相当多的攀比风。从学科设置,到学校形象,乃至生源的争夺,往往都是以一种市场竞争的心态在做,而且往往都是求大求全,别人有的我一定要有。在这种竞争中,某些学校忘记了教育的核心本质,对学生的真正培养已经被一串串的漂亮数字和风光的活动所代替。面临一些名不副实的大学教育,大众的内心反感可能体现在对学生素质的批评上,体现在对某些专家教授雷语的讽刺上,体现在对高昂收费的质疑上,也同样体现在对一些大学负面新闻的热议上。

  说到这儿的时候,不知怎么就想起来前不久的一段新闻,被许多媒体选为头条的冥王星真相的贡献者团队名单中,出现了一个流行乐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字,布莱恩·梅。这位世界顶级流行音乐英国皇后乐队的吉他手,留着一副爆炸头的老顽童,在登上世界音乐高峰之后,又攀上了世界科学的高峰。追溯布莱恩的人生经历,除了佩服他的才华以外,不得不令人对英国的教育肃然起敬,布莱恩在59岁的时候重拾年轻时追寻过的学业,并且凭借一篇外行人连题目都看不懂的天文学论文得到了他的博士学位。后来又被利物浦一所大学选为名誉校长,校方给予的当选理由是,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里,没有哪个人能像他这样,如此地声名远扬,如此地家财万贯,如此地受万人追捧,却又如此地保持着自己求知的可贵本性。

  说这个新闻,并无意否认国内像这样有追求的人是不是还能在临近花甲之年拿到正儿八经的博士学位,而是想到好像国内请各路名人担任学校名誉职位的也不少,但是能凭借其学术贡献或者科学精神的实在不太多,尤其是演艺界的各路明星,基本都是用来打名声的吧?打名声的目的是什么,还用明说吗?

  实事求是地说,国内的大学教育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在我们要进一步前进的时候,我们有理由要求更高。因为大学对文明的引领作用是其他机构所不能代替的。希望今后看到的大学新闻,能少一些不靠谱的事。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