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大名育强扶贫产业助推脱贫攻坚

05.03.2018  17:54

  “在家门口打工,每月挣1500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收入,收入不少!”日前,河北大名县王村乡后申桥村贫困户王玉章向笔者盘点起2017年的收入,感到很满意。像王玉章一样,王村乡100多名贫困户在当地食品园区“上岗”,走上了就业脱贫之路。

  大名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重。该县精准施策下绣花功夫,多措并举助推贫困人口脱贫。

  摸清贫困人口底数。2017年,该县抽调2745名干部,组成549个工作队,深入17万农户家中,通过“四入户、三公示、三告知、两评议、一比对”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建立贫困人口信息平台,录入贫困户家庭情况、产业脱贫路径、帮扶单位、脱贫成效等信息,实现精准识别“全过程、痕迹化、可追溯”,最终全县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14609户、37618人,贫困发生率5.4%。

  育强扶贫产业。坚持大企业与小“个体”并重,大园区与微工厂齐抓,构建县、乡、村、户四级扶贫产业体系。县级扶贫产业示范区,重点培育领军型扶贫龙头企业。总投资35亿元的中璟网络云蔬菜产业园,一期带动5万亩设施蔬菜种植。千万“小优鸡”项目,引入3300个贫困户扶贫资金2000万元入股,建立“公司+基地+贫困户”和“入股分红”利益联结机制,目前8栋鸡舍35万笼位已经完工。乡镇扶贫产业园区,依托股份合作企业发展设施蔬菜、畜禽养殖、林木瓜果等特色产业,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进企打工、收取租金等方式稳定增收,已建成64个种植类、133个养殖类乡镇特色产业园区,带动4700个贫困户、1.4万人增收。发展藤椅编织、箱包加工、传统草编等特色家庭手工业,让留守妇女等群体在家门口就业,已覆盖210个村,带动贫困户3500人,户年均增收6000元。

  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涉农资金用于扶贫开发,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格局。针对贫困群众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县财政投入3600万元风险金,与商业银行合作,创新推出多种金融扶贫产品,累计向贫困户发放贷款5182.5万元,向扶贫龙头企业发放贷款1.28亿元。引入社会资本,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大型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北京华都峪口禽业公司、湖南唐人神集团等多个产业扶贫项目落户。

  “一帮一”结对帮扶。全县2200多名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子,把逢年过节一次性救助变为持续帮扶。同时,组织重点企业开展帮扶,累计投入资金2412万元,帮助1554个贫困户增收,“50企帮50村”活动,已帮助37个深度贫困村建成美丽乡村。

  增强兜底保障功能。教育救助全覆盖,在落实建档立卡贫困户“三免一助”、学前教育贫困家庭资助金、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等基础上,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构建从幼儿园到大学覆盖所有贫困学生的救助体系,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失学。建立基本医保、大病保险、民政救助、精准脱贫综合保障险、特殊病种全额救助“五重保障线”健康扶贫机制,严格落实低保线、扶贫线“两线合一”政策,织密民生保障网。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建立贫困村新建、修建主要街道项目库,整合“一事一议”、高标准农田整治、“以工代赈”等项目资金,累计投入1.1亿元为贫困村修路332.3公里。2017年整合资金1000万元解决了83个重点村安全饮水问题,159个贫困村实现移动通讯4G网络、广播电视节目数字化、有线宽带“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