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产业打造绿色通化

07.01.2016  09:31

图为由四环医药控股集团和步长制药集团共同出资30亿元建设的通化天实制药项目,主要生产中药专利产品、中药独家品种、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剂型以针剂为主。 王忠先摄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李铭)《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中重点提出了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通化市按照绿色、低碳、循环的要求,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突出发展大健康产业,推动绿色转型发展实现新突破,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打造大健康产业基地。以医药、食品、旅游产业为支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拓展领域、整合提升、互促共进,着力构建具有通化特色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构建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和全品牌文化链,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扎实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文章,对现有的医药、食品、旅游等支柱和优势产业进行有效整合、提升和重构,在巩固和扩大“”的基础上,补上“”的短板,拓展旅游、养生等新优势,把通化打造成为独具竞争优势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国际医药健康名城。

做大做强医药健康、食品、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建立集新药研发、中成药生产、中药材基地种苗繁育、医药流通服务、医药人才培育和医药文化传播为一体的现代医药产业体系,着力打造现代医药产业集群。按照“市场导向、企业主体、科技支撑、突出特色”的原则,大力发展人参、葡萄酒产业,促进特色保健品和绿色食品系列化、专业化和品牌化。树立大旅游理念,以“全域化旅游、全体验旅游、全链条旅游、全天候旅游、全媒体营销、全程化服务”为路径,加快长白山、鸭绿江、高句丽古迹、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等世界级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一体化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把通化市打造成为吉林生态文化旅游第二极、东北地区旅游集散地和东北亚国际重要旅游目的地。

加快发展冶金、建材、装备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冶金产业以通钢为龙头,大力发展围钢产业集群、新材料和多金属产业集群。建材工业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质量效益为重点,实现城市污泥、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的协同处置和综合利用。装备制造业以高端、专业、节能、成套为发展方向,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重点、有层次、有时序地推进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逐步形成区域特色鲜明、创新资源集聚、空间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以确保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和提高农民素质为目标,以种植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全力打造具有通化特色、经营规模适度、科技支撑有力、产业链条完整、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把产业链、价值链和现代金融融入到一产,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加快发展“六次产业”,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推动服务业提速发展。把服务业放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着力构建与高新技术产业深度融合、与一二产业发展相配套、与城镇化进程相结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和节能环保服务,打造东北东部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强化金融服务业发展,推动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提高上市公司数量,扩大资本市场融资,推进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大幅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高品质转变,积极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商贸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区服务、物业服务以及卫生保健、体育健身、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鼓励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实施“互联网+服务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壮大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打造服务业发展新支撑。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营造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全面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管制,逐步消除价格歧视,放宽市场准入,创新投融资方式,增强发展活力。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3%以上,力争达到50%。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建立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柔性生产方式,促进大规模传统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变传统制造商为服务型制造商。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式农业。推动医疗卫生产业与养老服务产业融合,构建覆盖城乡、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综合配套的医养结合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