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村医行医47年为1400多名村民手写健康档案
王兴月是船营区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此行医已经47年,为1400多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姓名曹更正,性别男,76岁,患有脑梗塞、脑萎缩。”1月27日,雪后的晴天格外寒冷。在送走了取药的病人后,王兴月习惯性地拿出了铁皮柜子里的档案,找出《高血压健康管理档案》,右手拿着笔,左手食指顶着笔杆,一笔一画认真地补充记录起来。虽然短短一行字,他却要颤颤巍巍写上几分钟。
王兴月是船营区大绥河镇小绥河村卫生室乡村医生,在此行医已经47年,为1400多名村民建立了健康档案。
扎根乡村47载
为村民健康保驾护航
王兴月今年71岁,村里人都叫他老王。初见老王,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质朴,虽然他平常话不多,可聊起工作却侃侃而谈。
老王说,现在的医疗卫生条件比以前好多了,这个村卫生室就是去年新建的,80多平方米的房子,有观察室、处置室、药房等。卫生室的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了,可老王还是很念旧,那个陪伴他多年的旧药柜,他一直没舍得扔。
追溯老王的从医生涯,要从1965年说起。那年,老王初中毕业,上了卫校办的培训班。学习两年后,他就按照“哪来回哪”的原则,被分到村卫生室工作,这一干就是47年。村里1400多名村民的年龄组成、健康情况,老王都了如指掌。
挨家挨户上门调查
一笔一画手写健康档案
在村卫生室,有个白色铁皮柜,里面摆放着整整齐齐的牛皮纸档案袋,并按照儿童保健、60岁以上老人档案等详细分类,每一类别用塑料细绳捆好,贴上标签。翻开这些档案,里面记录着姓名、身份证号、是否抽烟、是否饮酒……
原来,从2010年开始,老王不再是简单地为村民看看病、打打针,他还承担了基层公共卫生的管理工作。这一年,镇卫生院要求为村民建立健康档案。虽然老王心里对村民的健康情况已较为了解,但建档案的工作却并非那么简单。
老王说:“我岁数大了,也不会用电脑,档案只能靠手写,现在手又哆嗦,只好俩手一起上。”这1400多份村民健康档案,全部是老王用右手拿着笔,左手食指顶着笔,一笔一画将随访内容补充进去的。所有的档案摞在一起有一米多高。
老王说,建立这些档案时,他骑着自行车挨家挨户走了4个多月,有的村民家自行车到不了,他只能徒步上去,有的村民不在家,他还得再次上门。
为人真诚实在
做事踏实有板有眼
老王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还要对孕妇定期访视,跟随新生儿接种疫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每3个月至少一次随访……每项工作,都是那辆永久牌自行车陪伴他完成的。
在村民眼中,老王很真诚。74岁的老吴患有高血压,老王每3个月都要去随访一次。他说:“老王做事儿有板有眼,就是有个认真劲儿。每次留他在家吃饭他都拒绝,人可实在了。”为了避免村民留他在家吃饭,老王总是提早或者错过午饭时间去村民家随访。“他这人好啊,在我们村是这个。”老吴竖起大拇指说。
正是这样的认真和执著,让老王对村民们的病情了如指掌,在陪同他看病的一个上午,记者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王对患者的熟悉程度,已经超过了患者本人,上次什么时候来,来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怎么处理的,效果如何,这些都在老王的心里。
原标题:七旬村医 手写千余份村民健康档案
(记者 王启明 文/图 编辑/孙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