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政策供给有效性的基本途径

27.07.2016  11:36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重大、意义深远。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矛盾突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紧紧牵住“政策”这个牛鼻子,以提高政策的质量为抓手、以增强政策的有效性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突出问题导向,提升政策质量。当前,地方政府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着重对上级政策的传达贯彻,方向性、原则性规定较多,具体措施较少,致使很多改革政策落不到实处,甚至有些地方和部门出现“改革空转”现象。政策制定过程不严谨、政策质量不高等问题较为突出。因此,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克服“改革空转”现象,必须以问题为导向,狠抓政策的针对性,提升政策质量。首先,作为政策制定主体的各级政府、部门需要找准问题。各级政府、部门不仅需要贯彻落实上级政府、部门的各项规定,更需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找问题,把脉本地区、本部门改革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推进各项改革;其次,加强调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有关政府、部门应邀请专家就本地区、本部门重大改革措施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有层次、有重点、有针对地制定和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第三,规范政策制定流程,严格执行政策制定环节,做到政策的出台有法律依据、有事实基础、有科学论证,提高政策质量。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知晓度。当前各级地方政府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政策大部分是通过文件的形式发至相关职能部门,较少直接传达给企业、行业协会等利益相关者;地方媒体在报道相关政策时往往只报道具有普惠性和较大影响力的政策,缺少对细则的具体宣传和解读。同时,多数利益相关主体了解政府政策不积极不主动,地方政府也缺乏对重大改革政策的解读辅导。这导致一些改革举措和政策成为内部文件,改革相关方、相关人不能及时知晓政策的调整方向,以致很难作出积极有效的应对。政策的真正执行和落实在基层。不过据我们的调查,乡(镇)级政府干部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和意义知晓率相对较低,对改革重要性缺乏明确认识,甚至部分公务员不清楚、不明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基层公务员对改革内容和政策措施的了解渠道和方式也存在局限,造成了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量改革措施很难及时贯彻落实。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应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改革政策宣传工作,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政策收集汇总,依托各类媒体,特别是要发挥好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优势,积极打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宣传、解读平台,让改革的相关主体能够更加直接、及时、高效地了解政策,加快各项改革措施准确、及时、有效执行,以政策的有效实施不断破解供给侧结构性矛盾。     强化过程管理,健全政策评估机制。评估是贯彻落实改革政策的重要抓手,是政策过程的核心环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由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终结等若干环节构成,每个环节都离不开政策评估。缺乏政策评估,政策措施很难有效实施和发挥效力。当前,政府在推进各项改革的过程中,存在重政策制定、轻政策过程监管的现象。就各级地方政府已发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中,一些政策,尤其是涉及具体职能部门和行业领域的政策大多没有对评估机制作出明确规定。同时,以往的政策评估大多是内部评估,社会评估,尤其是第三方评估不常见,缺乏有效的外部力量参与机制,评估结果容易失真甚至很难让公众信服。因此,全面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各项措施,需要设计科学、切实有效的政策评估机制,以此增强各项改革政策的有效实施、化解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结果管理,完善政策问责机制。问责机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落实到位的制度性保障。没有问责机制,容易导致管理职能部门本位、选择性执行以及“瞒报、谎报”等现象,也会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而出现不作为或乱作为等问题。因此,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强化结果管理和后果追责,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各项改革政策的预期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可从以下四方面着手:一是将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纳入地方政府的“责任清单”,明确各项政策落实的牵头部门和主管部门,明确各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的主要职责。二是根据“责任清单”明确问责的主体、客体、范围、程序和方式,便于对不落实相关改革政策的责任人“对号入座”,增强问责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三是就落实不力的政策内容列出整改清单,一方面帮助被问责人分析原因、改正错误,另一方面将整改清单事项作为下次督查工作的必查内容,提高督查效率。四是建立领导终身问责机制,对重大改革事项、重大改革措施进行终身追责,不以领导离岗、调岗、退休为转移,以此倒逼主体责任落实,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朝着正确方向深入发展。     注重科学管理,建立政策调整机制。一般而言,任何政策都有自身的生命周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也不例外,它具有较强的时效性。随着环境、形势的变化与发展,不同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问题和矛盾不尽相同,需要对有关政策进行及时调整或终结。政策调整是政策终结环节的重要内容,是推动政策新陈代谢、更新发展的主要方式;政策调整也是优化改革政策体系,提高改革政策质量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突出、问题复杂,不同类型的政策工具之间可能会出现交叉和重叠、甚至会出现冲突与矛盾,进而导致政策的实施不仅不能发挥合力的作用,甚至会产生政策实施效果相互抵消的现象,这一改革的现实也要求建立政策调整机制。因此,在改革进程中,应采取制定、实施、调整并重的政策发展思路,对政策实施实际效果不佳的政策及时调整。同时,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研究和储备,密切跟踪政策实施的实际情况,及时发现并掌握趋势性、方向性问题,及时根据问题调整政策,提升政策的系统性、协调性和延续性,做好应对改革风险和挑战的各项准备工作。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