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懂基层“环保执法+垂直管理+舆情应对”
基层环保工作者如何依法行政、规避问责风险?
陈玉琴泰州市环保局总工程师“
提高“五个能力”建设:一是要提高与企业打交道的能力。主要是执法中要熟悉法规,严格规程,善查问题,及时提交,廉洁自律,为尽职无责作基础。二是提高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遇到难点、热点及干扰点且不在环保部门能力范围内的问题,用好尚方宝剑,邀请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纪委及上级主管部门调研或督查环境问题,促进问题解决,为尽职无责作补充。三是提高与部门打交道的能力。按照《环保法》将环保部门之外的环境保护职能进行分解,会同住建、水利、城管、交通、公安、农委共同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为尽职无责作分担。四是提高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加深与群众的沟通,推动民间组织建设,让群众来监督违法企业,举报违法企业,营造全社会都是执法者,更是环境保护受益者的氛围,为尽职无责作铺垫。五是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做媒体人的朋友,向社会、企业宣传好、普及好《环保法》,开辟《环保在行动》专栏,主动介绍环保执法工作,设立《曝光台》,追踪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尽职无责作宣传。
李福堂运城市环保局副局长“
李树谦乳山市环保局局长“
郝未宁天津市环保宣教中心主任“
王必斗山东省环保宣教中心主任“
其中,在发现问题方面,首先应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亮出环保的阴暗面,其次监管部门加强对污染源的整治,最后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整治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污染问题发现是第一步,环保舆情是发现问题的信息员。
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地分析问题原因,做好当地政府的参谋,提出对策,抓好落实。
下一步怎么正确地看、正确地办?
我认为,第一,从思想认识上来说,法律是非常好的,给我们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第二,要认真学习,明确责任;要做好宣传工作,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通过信息公开和其他各种渠道,向全社会宣传,普及新环保法知识;要掌握科学技术,及时识破工厂的“小伎俩”;要有智慧,比如五种打交道的智慧。另外,针对新情况、新形势,环保追责要有证据,学习公安机关搜集的证据的经验。《环保法》和其他一些相关法律,是给了我们工作中尚方宝剑,只要认真学习,掌握技能,建立环保的统一战线,增强智慧,就一定能够把工作做好的。
王海洋榆林市环保局局长“
陕西10多年前就实施市以下垂直管理,有三种模式可供借鉴,比如,“条条管理”模式,即在市县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的基础上,上收一级,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垂直管理;“条条上划,块块管理”模式,即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市环保局实行以省环保厅为主的双重管理体制,县级环保局不再单设而是作为市环保局的派出机构;“双重管理”模式,即市级环保机构领导任免以省环保厅为主,人员经费仍然由地方政府承担。加大考核和督察督政力度,按照上级监察与下级监管、上级考核与属地负责的模式,开展新一轮环境保护事权改革。
以上三种模式在此次环保体制改革过程或许值得借鉴。
杜高胜宜昌市环保局副局长“
那么,如何发挥好市(地)级环保局的作用?我认为重点要把握三点。
一是把市(地)级环保局班子建强配齐。建强班子才能带好队伍。将市(地)级班子成员任免权上收省里,征求市(地)级意见,或者将市(地)级环保局长、分管环境监察执法的副局长任免权上收省里,征求市(地)级意见。省以下环保机构体制改革后,更应该注重发挥市(地)级环保局的作用,切实解决好垂直管理后省环境监察总队对排污单位远程监控乏力、省级以上在环境监察执法上,与市(地)级环保部门及政府之间沟通不畅的问题。
二是把市(地)级、县级环保部门职责厘清,使市地、县级环保部门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需要配合做什么,真正使各自做到履职有据,各负其责,失职追究。
三是把市(地)级、县级党委政府生态环保责任落到实处,省级应出台具体配套的考核办法和细则。垂直管理是为了避免地方保护主义,改善环境质量,实现更有效地考核市地县级党委政府的生态环保责任,而不是由环保部门对一个地方环境质量考核结果问责兜底。对于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甚至搞腐败的环保工作人员依照法律法规问责。同时,应建立省以下环保系统与市地、县级党委政府之间干部交流使用制度,畅通干部培养使用渠道。
夏武军济南市历下区环保局局长“
第二点,关于人员补助问题,目前地方政府对信访维稳的的人员都有补助而目前环保人员只有监测人员有,参照的是1997年的规定,每个月补助93块钱,监察没有。建议环保部协调人社部,联合下发红头文件,给予特殊工作岗位补助,让我们的队员感受到党的温暖。
第三点,人的问题。人员流动太慢、新鲜血液进不来。目前我们人员大多集中在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的人很少,有的还是工人身份、顶岗身份等。监察监测人事权上收之后事业编工人身份的这些人怎么办?不能说属于事业编干部身份的上收,不属于事业编干部身份的不上收。建议为了保持队伍的稳定性和人员的积极性,应将所有人都收上去,再慢慢消化这个历史遗留问题。龚朝顺咸丰县环保局局长“
“
第一,垂直管理后,属地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问题。环保部门都以省直属,监测监察执法权收上去以后,地方政府的属地环境保护责任怎样落实?要不要成立一个环保机构来进行一些环保污染治理、监管方面的统筹工作?应当从顶层设计角度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未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协调问题。如何从更有利于整个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角度处理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旧是一个问号。
第三,环境监管与污染治理的费用如何承担,属地管理,包括污染治理也好,执法监管也好,基本上地方来承担,那么把监测监察执法权上收以后,污染治理肯定是地方的责任,那么执法能力建设,地方还要不要承担?
第四,目前,地方环保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还不是很多,监测监察执法好比地方环保部门的“手和脚”,如果把这些都收上去,地市一级手脚都砍了,还能做什么?不解决这个问题,地市一级环保局就废了,没事干也干不成事了。
针对上述问题,我认为,环保部门要统一管理属地职责,处理好垂直管理与监管改革的关系。按照先试点后推开,稳步推进的思路,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灵活处理相结合,把整个地市的环保部门作为整体进行改革,原则上以省管为主,领导班子经征求地方意见后,由地方来任命,同时经费也由地方来保障,落实地方责任。这样既能落实地市环保局责任,又能由省管住“头”,我感觉这样的体制是比较科学的。
第一,在新形势下,重新认识定位。监测监察垂直管理以后,基层环保部门确实可能会出现管理职能更加突出的情况,监测、监督的职能弱化的情况,重心变并不是地方环保部门没有事情可做,相反是有更多的事情要做,而且很困难,困难就在于人员收走以后,剩下的编制不足以完成这些事,这个是定位问题。
第二,要看到在新的改革之后,环保局、环保部门更加会成为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矛盾的焦点。政府要求你严格执法,完成环保工作;地方要求你照顾经济发展,招商引资;人民群众要求你完成好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这三者之间是有矛盾的,其实是很难做的工作。另外,环保局长不但要有艺术家“走纲丝绳”的本事,还要成为所在领域带领队伍的主心骨、决策者。
第三,继续做好宏观方面的、综合协调性质的工作。县环保局、市环保局也好,仍然负有协调各个部门的共同环保行动、贯彻落实国家和上级部署的各项环保任务的责任。省级环保部门要负担起新挂过来的职能,在新的改革条件下,坚持创新理念,顺应转型、提高的新形势。
如何用好环境宣传的矛(舆论宣传)和盾(舆论应对)?
董秀娟山东省环保厅副厅长“
刘建农温州市环保局调研员“
一是“织好网”。打造环保公众参与的“温州样板”。在政府层,做好政策引导,打好“为民牌”,晒出“阳光账”。广发“英雄帖”,邀请全国民间优秀环保人士来温分享经验,与国外环保组织开展对话座谈,拓展环境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重视面”。巩固传统媒体。始终紧抓报纸、电视、电台等主流新闻媒体不放松,同时还抢占新媒体,顺势开通“两微”平台。弹好传统媒体、新媒体、论坛和自媒体的“多重奏”,深拓环保宣传覆盖面,深化互动沟通。
三是“搞好点”。温州瑞安市“20万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事件,聚焦了全国公众视眼,爆发了舆情危机,但温州环保人敢于直面问题,并以此“化危为机”,运用公众的力量,在当地率先启动“黑臭河、垃圾河”排摸整治,继而打响“五水共治”战役。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切实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李春元廊坊市环保局副局长“
要“接地气”。群众在想什么,不知道;群众在盼什么,说不清,这就是“接地气”问题。环保宣教工作要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关心、了解公众所期、所盼、所思、所想,号准脉搏,对症下药。要静下心来,从我们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做起,了解群众在想什么,他们希望我们做什么,期待我们回答什么。
要“解误气”,重点应加强对敏感问题的梳理和解读,当前最紧迫的宣传好环保法规。一要通过对具体敏感问题的揭露和曝光,大力宣传国家方针政策、行动措施和成果经验。二要壮大环保志愿者队伍,发动群众自发地加入到环保宣传的队伍中来,让公众在亲身参与中化解误会。三要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宣传手段、宣传形式和宣传内容。四要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实用性、公益性和时效性。
要“送暖气”,重点是要增强媒体素养。首先应该了解媒体、懂得媒体;其次,应该以“诚”待媒体;最后,要善用媒体。一方面,通过媒体吸取能量,提高实战才干;另一方面,借助媒体塑造新形象,有效地引导舆论,规避或化解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环保宣传就像供热站,媒体就是输暖管和暖气片,没有媒体的输送,环保的暖气很难送到公众的心坎上。面对环境突发事件,各级环保部门应全力以赴,做好媒体沟通,提高宣教力度,切实克服“暖气”管道不通的问题。
王仲夏邯郸市环保局副局长“
来源:环境保护
环境质量状况的评价权应当在上级或第三方;而对污染源的监测监察工作应当下沉,并尽可能避免不正当干预,应具有公正无私品格。因为县政府不独立设置环保部门,就得出县政府对当地环境质量无法负责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县政府具有强大的资源能力,可以组织对当地污染进行治理,例发展和改革部门可以拟订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投资顶目,财政部门可以拟定财政预算方案,工、农部门也可以下达治理计划,治理了污染就可以改善环境质量,县政府有能力也应该担负保一方净土之责。当然,也许县级有关部门职能要重新配罝,因为总得有部门也许不是一个部门来承担当地环保行政管理职责,县级环保局也许主要承环保监测监察职责。 二是健全乡镇环保机构。现在乡镇级环保工作都要县一级环保部门来抓,有时候真是鞭长莫及,很难实现全覆盖。真正要提升环境质量,只靠县一级环境保护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按照“网络化”的管理思路,乡镇应该健立环保专门机构,落实专门人员,每个乡镇至少3人,同时还要配备必要的设备,如执法车辆,执法终端等等,形成体系,真正的将环保法赋予的职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