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职业农民,解决“谁来种田”

17.02.2015  10:37

        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因为诸多现实客观原因,农民这一个最大的群体逐渐被边缘化现象时有发生。第一,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付出,但收获较低;第二,自身的正当权益受到侵害却屡屡难以伸张;第三,落后的环境和生存空间让农民处于社会发展的最底层。这些现象不同程度导致了农村大量强壮劳力外流,农业面临着“明天谁来种田”严峻形势。

      伴随着严峻形势,农村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期之一。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十二年关注“三农”,农村的发展外部环境和政策支持越来越好,在这些利好政策推动下,“三农”新的气象、新的经验、新的模式如雨后春笋,引领着农村不断发生巨变。

      我曾经也是一个普通的农民,阴错阳差在农村创业,虽然遭遇了很多苦难,但也真切地感受到农村也能干出一番事业。10多年前我开始租赁身边无人耕种的田地种植粮食,目前流转土地面积1045亩,总产值300万元。2009年被评为武汉市级核心科技示范户,2011年被评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武汉市第15届劳动模范,2012年武汉市十佳农业科技示范户。2014年成立了英子稻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年创效益20多万元。

      政策好,条件好,为什么农村还有那么多老弱病残?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三农”的发展核心是“农民”,而传统的农民已经不再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新型农民的培育尤为重要。

      作为“三农”宣传的主力军,农民日报起到了“农民的代言人、农业的引导者、农村的活力源”的重大效应。在农民日报这个平台上,更多的农民了解了国家惠农政策,更多的农民借鉴了致富经验模式,更多的农民有了维权平台,更多的农民成为关注的焦点。

      作为农民日报的“一分子”,我希望国家在“三农”政策上更加关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让农业后继有人。建议农民日报进一步增加“农民”的报道篇幅,从“农民”角度引导农民去看、去思、去干、去收获。一是想农民之所想,多围绕富民点子,让农民开阔思路;二是急农民之所急,多关注农民身边的“不平事”,替农民说话,帮农民解难;三是忧农民之所忧,从专业的角度,用发展的眼光诠释农业发展的未来,让农民满怀更多的憧憬和希望。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安山街茅岭村种粮大户徐家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