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百姓喜欢的“草根明星”
记者 粘青 黄鹭
广场舞、扭秧歌,这些娱乐活动确实能使百姓享受到文化生活的乐趣,但是在王小燕委员看来,如果我们注重对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百姓喜欢的“草根明星”,就能帮助百姓体验到更多更丰富的娱乐文化生活。
“给百姓演出更好的节目,与百姓近距离互动,丰富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是我们文艺工作者最大的心愿。”王小燕告诉我们,她在吉林农村调研时发现,无论是乡镇农村还是城市社区都兴建起了很多文化活动站点,有的是文化大院,有的是文化广场,给居民创造了很好的文化娱乐条件,但百姓的文化生活仍然比较单一,很多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得不到满足。
实际上,正如王小燕所看到的,基层的文化生活看似开展得红红火火,但实际上却无法吸引更多群体参与进来,“甚至还被封建迷信、聚众赌博等行为钻了漏洞,很多人宁可去打麻将,也不愿意去跳舞、看演出。”
于是,如何加强基层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就成了增加文化活动参与度的关键问题。王小燕说:“我觉得应该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有了优秀文艺工作者引领,有了我们自己的草根明星带头,我们的文化活动自然就会越来越吸引人。”
“其实,群众是希望看到高水准的文艺表演的,但是,我们基层文化馆的人员结构问题已经越来越凸显,没有人才,怎么能创作表演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王小燕认为,基层文化馆正在面临缺乏专业管理人员、文艺辅导员专业水平不足、人员缺乏培训等问题。
“近些年来,我们确实开展了不少送文化、下基层等活动,但是这些活动不长期扎根基层,演段时间就走了,不解渴。”王小燕说,培养基层自己的文艺骨干、草根明星显然已成为了开展好基层文化生活的前提条件。但是,基层文艺工作者的培训仍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很多地区并没有稳定的培训师资队伍,师资安排非常随意。受经费等条件限制,基层培训难以聘请到高水平的专家,自身培训力量又不足,培训内容以上岗培训、技术培训为主,缺乏综合性系统性的能力培训,导致培训效果不明显。
王小燕认为,提高基层文艺骨干人才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需要针对基层百姓的文化需求,有重点、有侧重地举办各类专业培训班,对一些基层文化辅导员进行针对性地辅导,使他们的专业能力更适应基层文化需要。她补充说:“这些培训班可以通过各地文化馆、文化站举办,按照百姓欣赏品位的不同,分门别类地开展。也可以与相关教育机构联合,委托高等院校和具备资质的社会培训机构参与基层文化队伍培训,这样可以全面系统地提升基层文艺骨干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经过这种培养的人才,也能够具备培训当地业余文艺团体的能力。”
民间自有高手,百姓的文化娱乐自然应该由百姓做主。王小燕委员提出,应该壮大来自民间的文化辅导员队伍,让更多的农民文艺骨干有机会参与文化辅导员培训,给他们创造进入更高层次的师范学校或是培训机构学习进修的机会。“他们是普通群众,了解群众的文化需求,而且他们更加渴望提升专业能力。如果能得到专业的培养,肯定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更好地发挥作用,让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她还建议,我们应该鼓励社会青年志愿者参与协助开展好基层文化工作。可以考虑建立文艺志愿者协会等专业管理组织,在实践活动中选拔、汇聚优秀的社会青年和文艺志愿者,让他们走进基层、热爱基层、扎根基层,从而拓展基层文化队伍,真正培养服务基层的文化管理者和艺术骨干。“这种自身的造血,要比短期的‘文艺下基层’更长效。”王小燕说。
“有了优秀的人才,我们还应该建立稳定的队伍,这样才能保证基层的文化工作能够保持长久的活力。”王小燕表示,应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考评体系,逐步实施基层文化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提高他们的社会待遇,让从事基层文化工作的人有精神上的动力与物质上的保障,从而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