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给合隆农民一个新支点 产城融合拓宽农民就业平台

09.12.2014  08:10

新型城镇化:给合隆农民一个新支点

  在农安县合隆镇一家汽车配件企业车间里,工人冯德胜正在生产线上忙碌着。“以前我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我已经成为厂里的工人,前不久还被提升为组长。”冯德胜干劲十足地说。

  人往哪里去?这是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破解的一个课题。在合隆镇,许多像冯德胜这样的农民,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了身份的转变,找到了人生的新支点。

   农民拥有多种身份

  在合隆镇,活跃着一支支由当地农民自发组成的“农业产业工人”队伍,他们专职为需要劳动力的种植大户提供农业生产中的有偿服务。“过去,只是农闲的时候当个临时工,而现在我们能提供‘一条龙’服务,育苗、栽植、喷药治虫、除草、采摘、运输,样样都行。”农民王英力说。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土地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手里集中流转,使合隆镇现代都市和特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步伐加快,全镇香菇、牛奶草莓、无公害火锅菜等棚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尤其到了集中收获季节,一些种植大户严重缺少劳力,需要农业打工队伍提供及时的有偿服务。”合隆镇领导道出了“农业产业工人”出现的根本原因。

  在合隆镇陈家店村,多数农民将土地交给合作社种植。“他们有的到城里打工,有的在村里合作社兼职,有的自己当上老板到镇里做生意,人人都在忙,个个都有钱赚。”陈家店村村主任文胜业说。 

   就近城镇化”与“就地城镇化

  “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是合隆镇加速农民身份转变的两个有效途径,使当地农民在新城镇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合隆镇领导介绍,就近城镇化是指镇区周边5公里以内的村屯,通过土地增减挂钩试点,把农民转移到镇区或农民集中区居住,并到开发区或镇区就业,实现就近城镇化。

  而就地城镇化是指镇区周边5公里以外的村屯,农民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或经营大户手中,发展都市农业和乡村旅游,自己则从土地中转移出来,变成农业产业工人。同时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实现就地城镇化。 

  据介绍,陈家店村和谷家岭村分别是就近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的示范点,目前这两个村很多农民都实现了身份转变。

   产城融合拓宽农民就业平台

  据了解,今年合隆镇继续围绕汽车、轨道客车两大核心产业,引进一级供应商,打造行走机械制造业的配套生产基地;继续为富士康新材料、旺旺食品、华能热电等重点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强强联合、强弱整合、兼并重组等多种方式,对园区内部企业进行深入挖潜,提升效益好的企业,盘活效益差的企业。

  同时,合隆镇今年还投资10多亿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教育、医疗、养老等配套建设,提高城镇承载能力。

  “要想使更多的农民真正成为新城的主人,需要产业的有效支撑。”按照合隆镇发展规划,未来5年,一、二、三产的就业岗位可达到7.2万个,为城镇化创造就业条件。(记者  张晓黎)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