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门槛或下调 城区人口要求降一半
《经济参考报》记者日前从权威人士处获悉,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范围或将扩大。其中,对申报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人口要求,将从城区人口达300万人以上,下调至城区人口达150万人以上。业内人士称,下调申报城市标准,将带来万亿级投资空间。
上述权威人士表示,我国经济发展已到新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高人口规模不再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门槛的关键,例如西方国家对于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仅为100万人。
据了解,此前我国申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标准是,城市城区人口应在300万人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在100亿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
“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基建投资仍将起到关键性作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日前在一个公开会议上表示,目前国家5000亿元的固定资产预算类投资已大幅下放,对于重大项目的实施,要求只要能提前到今年干的就提前到今年干,所以地方有需求、积极性较高的城市轨道项目必然成为下一步发展重点。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近日联合印发的《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指出,2016至2018年,拟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轨道交通项目303项,涉及项目总投资约4.7万亿元
其中,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是建设“重头戏”,重点推进103个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前期工作,新建城市轨道交通2000公里以上,涉及投资约1.6万亿元。
与此同时,为优化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审批程序,2015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通知称,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及规划调整由省级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等部门进行初审,形成一致意见。在规划环境影响审查意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完成后,省级发展改革委会签省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部门向国家发展改革委报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同时抄报住房城乡建设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6年以来,虽然稳增长政策措施不断落地使基础设施投资增长有较强支撑,但增速维持高位难度较大。同时,从2009年至今,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的公路道路等城市基础建设已趋于饱和。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带来巨大的投资空间。
兴业证券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产业链庞大,对GDP拉动作用明显,有利于解决城市拥堵问题和提升城市形象,因而地方政府投资意愿强烈。与国外发达城市相比,国内一线城市的人均轨道交通线路拥有量、线路密度、客运量占比等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新型城镇化也催生对轨道交通的需求。
“增加的投资规模或达万亿元。”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李迅表示,人口门槛下调至150万人,意味着较多地级市可以纳入这个体系。现阶段地铁每公里造价7亿元左右,城市规模较小的城市规划初期一般为30公里,远期规划为100公里。据此计算,建设城市门槛下调后,增加的投资或将达万亿级别。
值得一提的是,轨道交通建设也将成为吸引民资投资的重要方向。宁吉喆表示,由于项目的特殊性,以往的传统项目很难吸引民资进入。但国家财政资金较为有限,因此调动地方积极性,吸引民资进入,也是现阶段投资的关键点。
对此,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城市金融部主任文辉表示,国家对民间资本投资非常重视,近期国务院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便是着力扩大民间投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有利于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扩大民资投资的比例。
但是,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具有成本高、收益低的特性,筹集资金将成为建设的难点。刘元春表示,加大投资虽好,但地方政府需要审视自身的地方财政,谨防融资风险,“虽然促投资很重要,但不能过头,不能走回过去强刺激的老路,要警惕地铁建设过热”。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