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长春垃圾分类试行现状 别让垃圾分类叫好不叫座
从2017年1月开始,长春市确立了垃圾分类试点小区,3年多过去了,试点不断在增加,一些小区垃圾分类的成效也有目共睹。然而面对这一改变人们多年生活习惯的新潮流、新时尚,很多人还是不以为然。垃圾分类本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工程,其推进过程却不容易。问题出在哪,难点在何处?
居民参与意识有待加强
莫让垃圾分类设施成“摆设”
绿园区教师社区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分类垃圾箱摆放合理到位,小区干净整洁,物业管理也不错,社区对垃圾分类工作也比较重视,经常组织各类宣传活动。不仅如此,每天早、晚两个时段,5位垃圾分类督导员准时上岗,对居民的垃圾分类投放随时进行督导。即便如此,仍有10%-20%左右的居民做不到正确投放,这其中,有搞不清垃圾分类的,也有习惯混扔垃圾的。而居民没有分对的垃圾,督导员要从垃圾桶里挑出来重新投放。
据了解,垃圾分类督导员是由中标的能源公司聘任的专职人员,在他们的有力监管下,为何还有垃圾分类不合格的情况发生?公司一位负责人说:“百姓多年养成的‘顺手’扔垃圾习惯,想纠正起来并不容易。想真正做到完全分类,得从娃娃抓起。”
在绿园区还有一些垃圾分类试点小区,记者调查时,还停留在知识宣传阶段,没有真正推进分类工作。走进成涛国际小区,大门口侧面立着一块社区分发的宣传栏,上面写着“正阳街道垃圾分类宣传栏”,清楚标注垃圾分类需要四种垃圾桶,然而走遍整个小区,只有一种灰色垃圾桶,且每个单元门门口只有一个。
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分类源头把控不好,二次分类造成了附加成本。 本报记者 吴茗 摄“听说过垃圾分类,在门口大条幅上看到了,但是你说这怎么分啊?就给一个垃圾桶,想分都不知道往哪扔。”记者随机采访,一位60多岁的市民告诉记者,在他们小区,居民几乎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随后几位社区居民更表示,根本不知道垃圾分类这件事。
在二中花园小区,物业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于垃圾分类,现在社区还没有什么具体办法,就给了宣传牌和小册子。小区内垃圾桶都是物业准备的,只有一种,不存在分类垃圾桶。”记者看到,宣传册放在咨询台外面,还剩厚厚一摞,工作人员称,小册子就一直放在这,有来咨询或办事的业主看见了可以自己拿。
既然是垃圾分类重点打造小区,为什么垃圾分类还没有落地?小区工作人员称,目前是刚起步阶段,下一步如何推进垃圾分类要等通知。
在二道区紫盈花城小区,智能垃圾分类收集箱四处可见。在单元楼下,配有一个蓝色垃圾箱,上面并没有分类标识。记者查看小区里多个垃圾桶,发现里面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个别的还有一些建筑垃圾。问及垃圾分类,正在凉亭里聊天的几位阿姨表示,知道垃圾分类,但具体咋分类、咋投放,她们不是很清楚。
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尚且如此,那么,普通小区的垃圾分类情况如何?“垃圾分类肯定是件好事,但是目前跟我没啥关系,因为我们社区没有分类垃圾桶。”在一个居民小区里,正在倒垃圾的居民吕女士表示。
其实,长春市很多小区今年都在加快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绿色厨余垃圾桶和灰黑色其他垃圾桶在八九月份走进了更多的小区。但居民的垃圾分类行动相对迟缓。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