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下叫响森林品牌
原标题: 在“新常态”下叫响森林品牌
——柏广新代表谈生态文明建设
特派记者 王子阳 何琳娣
“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把转方式调结构放到更加重要位置。”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让全国人大代表、吉林森工集团董事长柏广新感触颇深。
就“新常态”问题,柏广新从经济、政治谈到了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呈现出一系列的新常态,如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度增长、进入中高端水平;政治上强调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等等。在生态文明领域也存在着新常态,就是以治理雾霾为切入点,全党、全社会普遍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呼唤‘APEC蓝’。以将生态文明建设列为‘五位一体’整体格局为标志,加强生态建设是‘新常态’的重要标志。作为森工企业,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保护森林、培育森林,生态优先、生态报国。”
柏广新对生态建设“新常态”这一判断的底气,来源于他55年来在林区工作生活的经历,来源于连任3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历练,更来源于对我国林业事业、特别是国有林区几十年来改革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大森林就是我们务林人的命根子,我们就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郁郁葱葱的森林,为国家、为社会奉献绿色,是所有森工人的历史使命。”提到挚爱的森林,柏广新情不自禁。
如何从单纯开发木材资源,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转变,用来自林业外的资金反哺林业,是柏广新一直思考的问题。他告诉记者,经过9年的发展,吉林森工的转型战略结出了硕果:去年集团实现总产值200亿元,同比增长22.7%;利润总额16.1亿元,增长2.1倍。“这些效益大都来自非林产业,原木收入仅占全部收入的11%。对此,国家林业局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称吉林森工为中国林业的一面旗帜。”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国家将把所有天然林都纳入保护范围,并分三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对吉林森工有一定的经济影响,但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是生态建设的新常态,我们完全拥护。而且企业在国家的支持下完全有能力应对。吉林森工集团走过的历程充分证明,我们一直以来采取的发展非林产业,进而反哺林业的转型发展战略是科学可行的。”提到未来发展,柏广新充满自信。
柏广新说,企业将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加快发展。一是继续走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特别是非林非木资源的转型之路,大力发展森林经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森林食品和林木精深加工等产业,并且加快走资产证券化的道路。二是发展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对外贸易,到森林资源丰富的埠外和国外进行森林经营。
“只要我们坚定不移地执行好中央战略部署,不断发展壮大的非林产业,就将为林业事业提供充足的动力源泉;林木资源不断向好,也将反过来为林区各种非林资源开发利用营造良好环境,从而形成互相促进、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这样,我们就走出了一条具有吉林森工特色的‘生态优先、产业优化、产品优良’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