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街头天寒地冻 在寒风中谋生的人仍在努力生活

04.12.2014  11:03

卖服装的杨晓庆把自己裹得里三层外三层 本组图片 本报记者 吴廷 摄

白烟升腾,鞠大爷的爆米花出锅了

修理自行车的没出摊,但留下了联系方式

以下的文字, 初衷源自一张图片,就是我们昨天的一版:“我只想做个安静的‘暖男’”。

此时的长春街头天寒地冻,冷得不留情面。 我们在城市里流浪,又在城市里生根,在城市里嬉笑,也在城市里感伤;我们在城市里追求,却同样在城市里失落。我们把目光投注在那些在寒风中谋生的人身上,却发现,自己其实也是其中的一员。

天冷了,我们互相取暖吧。

崩爆米花的大爷

昨日,早五点,58岁的鞠大爷顶着风,埋头蹬着脚下的三轮车。他要赶到早市上把小摊支起来———崩爆米花。

湖波路市场一角,鞠大爷坐在小木凳上,左手转着崩锅,右手摇着风箱,不时看看炭火烤烤手,再看看压力表。三轮车上摆着出锅的爆米花、大米花。

过了十多分钟,鞠大爷把崩锅从炭火上提了起来,套在爆米花笼上。“爆米花出锅啦!”他大吼了几嗓子,“砰”的一声响,白烟升腾,瞬间把他裹进一团温暖的水汽里。

曾经街头巷尾常见的崩爆米花,渐渐淡出了大家的生活,但仍有一些老师傅在坚持着。“现在有各式各样的爆米花,我倒觉得这老式的最有滋味。”

12分钟崩一锅,每天能崩七八锅,每锅装七八袋。“剩不下!每天回家这一路,边走边卖,就都卖出去了。”鞠大爷说。

取暖手段:炭火

卖羽绒服的“暖男”

十点,长江路步行街上,行人裹紧衣服,埋头赶路。张国信守在档口的保温棚里———他就是昨天上了本报一版的“暖男”。

张国信38岁,做服装生意六七年了。“之前在商场里做,后来商场黄了,就跑到长江路来了。夏天卖T恤短裤,冬天进羽绒棉衣,收入还算可观。”张国信说。

说起这个保温棚,张国信笑了,“花了不到100块钱做的。”冬天的长江路步行街,和马路边相比,冷到了另外一个层次。“四周都是建筑,不见光,阴冷阴冷的,穿堂风一过,就更别提了。”

保温棚里有个小型暖风机,空间小,只能容下一个人,张国信和妻子两人换岗值班。9点准时开张,守上一天,晚6点收工。“这冬天,可真难熬啊。”张国信捧着我们昨天的报纸,看着报上的图片笑,弯腰又钻进了保温棚。他希望,有一天能有一个自己的服装店,店里肯定比棚子里更暖和。

取暖手段:保温棚

烤地瓜的大娘

下午两点,人民大街湖波路市场旁,一位老大娘在她的烤地瓜炉子边,认真地吃着卷饼。

大娘棉衣裹身,帽子罩头,全副武装。顾客来买地瓜了,锅盖带起的水汽中夹杂着甜甜的香味,直达味蕾。

我们帮她拍照,“都一把年纪了,怪不好意思的。”地瓜大娘可爱地笑着,咬了一口卷饼,不愿说自己的名字。

“早上就出来了,没吃午饭,有点饿了,就在市场里买了一张卷饼。”地瓜大娘说,饼里卷着土豆丝,合她的口味。

她的睫毛上挂着一层霜,手上裂开了一道道口子,“不冷,能挺得住。”她说,虽然没有遮风的棚子,但站在烤炉边也挺暖和。

地瓜大娘今年59岁,烤地瓜还不到半年,之前都是在附近捡废品。“儿子成家了,有两个孩子,压力挺大的。我不想靠孩子生活,我自己能挣钱,还能给两个孙子攒着!”大娘笑着,把手伸到烤炉边烘着。

取暖手段:烤炉

配钥匙

75岁的王青山跟地瓜大娘一样倔,“不想靠子女,出来挣点钱挺好。”

他的摊位就在地瓜大娘附近,帮人配钥匙。“平时生意就不太好,天冷了,生意更难做。”老人家的摊位也搭起了一个小棚子,挡挡风。

做了23年,“除非一早睁眼就下雨下雪,要不一定会出摊。”配一把钥匙三四块钱,有时望眼欲穿,就是不开张,在冷风中一站就是十来个小时,但老人很淡定。“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这就是我的活法,这就是生活。”

取暖手段:小棚子

卖服装

市场的另一头,货架上挂着一件件户外服装,登山鞋摆在鞋盒上。摊主杨晓庆全身裹满了衣服,只留两只眼睛不动声色地“卧底”在“衣丛”中。

杨晓庆今年40岁,在隆礼路附近有一个自己的户外用品店。“平时客人也不多,快成库房了。”为此,她选择出摊。看我们穿得少,她好心地提醒,“把帽子戴上吧,这风多硬啊。”

取暖手段:多穿

烤冷面

下午三点半,市场里的烤冷面摊,迎来了这天生意上的“小高潮”,5分钟之内卖了3份。

李占信49岁,半年前开始做烤冷面。他的烤冷面摊很“气派”,一个能容纳五六个人的折叠棚上盖着帆布,防风严密,不泄漏小摊内的每一丝温暖。

取暖手段:帆布棚

卖海鲜

李占信的帆布棚里有一个常客,就是对面摊位卖冻海鲜的摊主小亮。

小亮27岁,老家在吉林市,来长春打拼3年多了。刚来长春时,在市场里崩康乐果,今年夏天开始在湖波路市场里卖水果,入冬之后又卖起了冻海鲜。“生意没有夏天好,天冷大伙都不太出来了。”

小亮穿着一件到脚踝的绿色军大衣,自封“刘德华同款”。“好好做几年生意,然后成个家。”小亮憨憨地笑着。

取暖手段:军大衣

本报记者 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