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机共融”中寻突破谋发展

17.04.2018  09:33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进一步发展,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受大众关注,人工智能(AI)是不是会反过来统治人类也一直是小说电影所钟意的题材。在4月8日的东京都多摩市市长选举,一名候选人以AI作为宣传海报的照片,毫不意外地引发社会广泛讨论。
 

  无党派候选人松田道人(44岁)的选举海报上,印有标语“人工智能可以为多摩市带来改变”,并以机器人取代自己的近照,他喊出的口号是成为“AI市长”。此外,他建议用人工智能取代人力公共官员,并让他们收集城市数据,并制定更加公平和均衡的政策,如利用AI编预算,避免政府浪费税金,并为市民争取减税等措施。
  那么,既然机器人都能去竞选市长了,是不是意味着在其他领域一样会有他们的一席之地呢?
   机器人发展最好的时期
  4月13日,2018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暨2018 Robo 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天然认为虽然目前机器人发展依然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工业机器人在船舶焊接、飞机装配等很多方面力所不能及,服务机器人不能真正地照顾、护理老人等。但是不可否认,现在是机器人发展的最好时期。
  在农机行业同样如此,即便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问题上依然存在种种问题,但是可以看到我国农机行业在迅速向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变革发展,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的助推下更是健康快速发展。
   “机器换人”,机器并不能取代人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截至4月11日,今年全国已投入1210万台农机,开展机耕2.27亿亩、深松980万亩、机械浇(灌)地9875万亩,完成机播2546万亩,机播作业进度快于上年同期0.5个百分点。无疑,在实际作业中,人力资源的大量消耗一直是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机器的使用可以最大程度地解放劳动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机器并不能取代人。
  先不谈我国的农机现在还不能做到完全智能,在很大程度依然还是需要人工的配合。即便是有一天农机能够做到高度智能化,那也不代表就取代了人类,机器也是需要响应环境,灵活与人合作的,更不用说很多人类长久以来积累下来的细微经验并不能通过简单的计算机语言就完全传输给机器。
  人与机器的互相协作才能更加促进我国农机行业的良好有序发展,不仅仅是简单的此或彼,彼此共存才能双赢,这就是我们说的“人机共融”。
   人机共融中的突破及发展
  人机共融的提出同样是在机器人领域,即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发生根本性改变,由奴仆变为伙伴,从单一的人类控制机器人转变为人类与机器人在同一空间共存,既能紧密协调工作、自主提高自身技能又能保证安全而不至于担心机器人失控,这是一种更加自然的作业状态。未来机器人,一定是人、机、环境共融的机器人。
  事实上,在追求机械智能化的今天,农机行业发展的最好状态何尝不是“人机共融”呢?在武侠小说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形容一些人的武艺高强,说是如臂指使人剑合一,剑已经像是手臂一样成为身体的一部分。人机融合就恰如这种状态,真正做到人类和机器自然相处,实现制造向“智造”的转变,把机器从单一的辅助人类作业的工具转变为可以互相依赖互相合作的伙伴,这也有利于真正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结语
  人机共融,机械智能化已然是大势所趋,从替代到共融的重新定义,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我们对于AI的态度,不必恐慌也不必焦虑。当然,我们还应当认识到,人机共融的概念提出同时也意味着机器人的发展面临着更高的技术难度与集成要求,这是我们仍需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