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在京举行 重视公共部门高级管理者领导力建设

30.09.2015  11:09

  9月22—23日,第二届“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在京举行。此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泛美开发银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政治学研究所与泛美开发银行发展机制部承办。会议主题为“公共部门高级管理者领导力与能力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伟光,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马建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黄浩涛,厄瓜多尔劳工部副部长帕乌拉·伊达尔戈,牙买加地方政府和社区发展部常务秘书登齐尔·索普,泛美开发银行发展机制部主任安娜·玛利亚·罗德里格斯出席会议,并分别作致辞讲话和主题发言。
  
  王伟光在致辞中说,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古往今来,大多数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原因最终都可以归结为没有形成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因为没有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不能有效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必然带来严重政治后果。”公共部门高级管理者领导力与能力建设,是提升治理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此次会议以此为主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研讨价值和现实意义。围绕这一主题,中拉双方有许多经验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马建堂在讲话中论述了中国公共部门高级管理者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及面临的挑战。他指出,中国公共部门高级管理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参与者、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推动者、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践行者、建设廉洁政府与服务型政府的积极促进者。为了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公共部门高级管理者需要更加自觉主动地迎接各种矛盾和挑战,包括应对社会转型多风险的挑战,以及自身本领不够、能力不强的挑战。
  
  黄浩涛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高中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他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领导核心力量。中国共产党非常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把它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除中央党校,省、市、县各级党委都普遍地建立党校,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党校教育体系。重视党校、办好党校已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会议期间,与会者围绕中国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治理体制、治理能力、公务员制度运行与潜力、城市高级管理者的领导力等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中国发展模式及中国治国理政的重要经验,成为拉美学者高度关注的话题。
  
  在许多国家,公共部门管理者的薪酬水平普遍低于私人部门同级别的管理者,这往往导致公共部门优秀人才向私人部门的流失。如何留住人才,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职业操守和能力水平,各国的经验值得互鉴。
  
  经合组织公共部门管理绩效部原主管尼克·曼宁表示,过去,经合组织国家公共部门管理者的薪酬福利通常随时间和级别的增加而逐渐提高,这激励他们对自己的岗位有一个长期规划,并力求在此期间始终表现良好。而现在一些国家将传统的长期激励机制改革为短期绩效考核机制,这虽然有利于细化考核,但同时也带来一些公务员为了满足绩效而采取投机行为的问题。
  
  “公务员待遇水平与职业操守的相关性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房宁表示,中国从2012年起加强了对公职人员的行为管束,并取得不错的成效,但也有部分公职人员由于严格了监管而出现“怠政”现象。究竟何种激励机制才能真正有效提高公务员队伍的职业操守,还需长期不断探索。
  
  与激励机制相关的是考核机制。专家认为,过去中国对公共部门高级管理者的考核存在“唯GDP论”的倾向,这种做法虽然操作性较强,表面上较公平,但也带来许多副作用,为此需要向综合考核方向改革。多目标的考核方式更科学合理,但操作难度大,主观性较强。在这方面,深圳市南山区社工委专职副主任唐奕介绍了深圳公务员制度改革的试点经验:通过分类管理、待遇与行政职务脱钩、扩大聘任制等做法,拓宽了公务员晋升通道,打破了“铁饭碗”,提升了公务员的专业化水平。“深圳的经验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房宁表示。
  
  来自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秘鲁、牙买加等国的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泛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专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驻华使节,以及中国多家知名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北京、深圳等地政府官员120余人参加会议。
  
  近年来,中国社会科学院与泛美开发银行交往、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双方于2014年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正式确立机构间合作关系,并确定共同机制性举办“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作为中拉间高层次、汇集政商学界代表的交流平台。2014年,以城市化为主题的首届“中拉政策与知识高端研讨会”在秘鲁利马举办,取得了良好的学术反响和社会效应。(记者 邓之湄)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