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成为主粮转基因并进 粮食安全出问题了?
未来摆在饭桌上的主食,或许不是小麦馒头、面条或米饭了,而变成了土豆粉馒头、面条。这便是“土豆主粮化”战略。
农业部办公厅日前印发《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把马铃薯(俗称土豆)产业开发列为七项重点工作之一。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1月6日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研讨会”上表示,今后要通过推进马铃薯主粮化,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有显著提升,让马铃薯逐渐成为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我国第四大主粮作物。
2月3日上午,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在国新办就“一号文件”解读称,调整农业结构,鼓励农民在条件适合的地方种土豆,搞土豆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符合中央政策。
至此土豆主粮化战略逐渐明晰。通俗讲,就是土豆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继稻米、小麦、玉米后土豆将跻身主粮“第四大金刚”。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
但土豆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主食背后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考虑。
为了粮食自给 土豆端手里
传统上,吃饭时端在手里、拿在手里吃的叫主粮,盛在盘子里放在餐桌中间的叫副食。但在中华饮食文化圈里,土豆常以配菜示人,但在国外,几乎都是主粮。现在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也需要“土豆回归主粮”了。
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提出,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我国虽然已经实现了粮食产量“十一连增”,但粮食进口量也连年递增。1996年《中国的粮食问题白皮书》首次提出粮食自给率不低于95%的目标,《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再次确认这一目标。但事实上,到2014年,中国粮食自给率已经跌到87%。
且据农业部数据,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增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口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种植起来更为容易,更能满足未来粮食自给的要求。
且从农业可持续发展角度讲,全国工业和城市用水占总量的30%强,农业用水则占近70%,而且其中有效用水仅占1/3。以现有三大主粮为例,水稻、小麦、玉米都是高耗水作物,其中,小麦一季生理需水100方,玉米为120-140方。把这一基数乘以它们的种植面积,得出天文数字的耗水量,而土豆恰恰是耐旱、耐低温、耐盐碱同时生长期短并高产的作物。
因此,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专家预计到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粮消费。余欣荣表示,将因地制宜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在不挤占三大主粮的前提下,把马铃薯的种植面积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把马铃薯亩产量提高到2吨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更多保障”。
当然土豆也是“浑身是宝”,与传统的口粮相比,土豆饱腹感强,十分耐饿。且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拥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也是所有粮食作物中维生素含量最全的,含量相当于胡萝卜的2倍;B族维生素是苹果的4倍。比小麦、玉米、水稻更耐贮存,土豆全粉可以贮存15-20年不变质。
目前马铃薯“主粮化”只是中国农科院、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种子协会的意见,并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不过据央视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