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农业国家队培育国际大粮商——农垦在“转方式、调结构、育粮商”中全面推进改革

02.08.2016  23:05

      眼下,在东北黑土地“国家大粮仓”的稻田里,一望无际的水稻长势良好,预示着今年又将有一个好收成。

      当稻子还长在地里时,黑龙江垦区的友谊农场就与米业加工龙头企业签订了1.2万亩“绿A级”稻花香水稻种植合同,双方约定每亩产量以1060斤为标准兜底收购2000元。面对如此优厚的条件,全国种粮大户马国强立马签订了3000亩的种植合同,预计保底可销售600万元。

      为提高种植户收益,黑龙江农垦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作物品种,加大种管收环节科技支撑力度,同时在稻农与龙头企业之间牵线搭桥,实现种得好、卖得俏,鼓起了种粮户的腰包。

      放眼全国垦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农垦人的责任担当;面对农业生产的新形势,转方式、调结构业已成为垦区农业生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成为培育农垦国际大粮商的“指南针”。

      保供给、稳市场,凸显国有农业保障作用

      受国家调整玉米临储收购价格和粮食产量连增的双重压力影响,黑龙江垦区应对农业“瓶颈”,在紧盯调优种植业结构的同时,更将目光投向发掘立体种养的潜力上来。

      在黑龙江垦区宝泉岭,“蟹稻种养”模式十分流行,光养蟹最低净利润就达600元/亩,而大米种植户与合作社签订了3400元/吨的订单,比市场价高出400元/吨,这让种粮户每斤又增收了0.2元。

      无论是“蟹稻米”,还是“鸭稻米”,无不体现了农垦在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灵活运用。

      “农垦一手抓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一手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在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减缓、国内资源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农垦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5年实现生产总值6902亿元,增长7.5%,年人均纯收入达14629元,增长7.0%。在保障重要农产品生产供应、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引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等方面,彰显了国有农业经济的独特优势。”农业部农垦局局长王守聪说。

      近年来,国内农产品市场出现较大波动,特别是棉花、糖料、天然橡胶、原乳价格持续下降,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作为农业国家队的农垦,始终确保粮食安全和其他重要农产品的稳定供应。粮食总产量达3665万吨,实现“十二连增”;棉花种植面积1249万亩,约占全国的31%;糖料总产量71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7%;奶牛存栏146万头,牛奶产量369万吨,约占全国的9.8%。

      强示范、重带动,增强辐射引领作用

      “镰刀弯”地区在调减玉米后,面临着种什么、怎么种,选择何种“替代品”的问题。那么,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对种养从业者的培训引导,就成为破解上述难题的“钥匙”。 

      在农牧交错区,草业与畜牧业互为关联,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对此,农垦在调减玉米的同时,坚持“宜草则草,宜牧则牧”原则,加速“粮改饲”进度,促进肉业、奶业、杂粮杂豆等产业平衡发展。

      “我们结合牧业龙头企业新上养殖奶牛1.8万头的机遇,种植青贮玉米2万亩,高蛋白紫花苜蓿0.6万亩,既压减了籽粒玉米面积,又提高了养殖效益。良好的效益和示范表现,吸引周边乡镇农民也跟着进行调整。”河北中捷友谊农场副场长于连治的话语间,透露着成就感。

      河北垦区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确定了三种压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的方式。坝上平原春玉米种植区以发展耐旱型杂粮杂豆、马铃薯、饲草、青贮玉米为主;冀中南平原和冀东沿海夏玉米种植区以发展饲草、耐盐耐旱饲草和青贮玉米为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促进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

      据了解,全国各垦区发挥规模化、标准化优势,加快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创新、先行先试和推广应用。先后在100个农场、146个养殖场开展农垦高产模式示范提升活动,创建了50个农垦农机标准化示范农场和35个农垦现代化养殖示范场。通过代耕代收代种、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方式,辐射带动1亿多亩农村集体土地,黑龙江、江苏、安徽等垦区直接承租农村土地超1000万亩。

      促“三联”、强合作,提升资源整合能力

      当前,我国乳业正处于全力起底回升的爬坡阶段。在提高养殖水平和奶制品质量的同时,如何提升消费者对国产奶的消费信心,成为国内乳品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三元、光明、完达山……这些响当当的奶业品牌,不仅是农垦的骄傲,更为我国奶业健康发展树立了榜样。

      为加快在乳业领域中的布局,农垦瞄准生鲜乳,成立了由全国12个垦区的乳品企业、标准化规模化奶牛养殖场和部分科研院所等组成的中国农垦乳业联盟。通过搭建信息与资源共享平台,建立与政府、公众沟通的桥梁,推动农垦乳业质量提升,为消费者提供优质安全营养的乳制品。

      为增强话语权,农垦乳业联盟发布了与欧美等国际标准接轨的国内最高企业标准。其中包括将菌落总数从每毫升200万个以下调整为每毫升10万个以下,该项指标的大幅提高,与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欧盟和美国的标准一致。

      “发布新标,就是要用高标准、严要求来整体提升农垦乳制品企业的安全意识、质量意识,推动我国民族乳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引导消费者正确消费乳制品,增强国人对国产奶的消费信心。”这既说出了农垦乳业人的奋斗目标,也彰显了农垦乳品企业的使命担当。

      针对“资源资产分散、产业链条断裂、品牌市场碎片”的突出矛盾,为了整体提升农垦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农垦适时提出了“联合、联盟、联营”的“三联战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信息共享,统筹布局市场。

      目前,农垦已相继成立了中国农垦种业、乳业、辣木产业联盟,中垦天然橡胶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中垦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同时,正加快筹建中垦种业、流通、冷链物流、融资租赁公司,启动了电商联盟、节水技术联盟、糖业联盟等的筹备工作。

      拓领域、练内功,领军农业“走出去

      转方式、调结构如何转得灵活、调出效益?眼睛不能只盯着国内,要同时开拓国际市场,这是增强我国农业话语权、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而这与农垦提出的打造国际大粮商、推动农业“走出去”的理念不谋而合。

      “打造国际大粮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有真本事才行,农垦一定要大胆地去争一争。要发挥农垦优势,干农民和一般企业干不了、干不好的事;要大胆地去闯、去干,在已经看准的、具备时机的产业和环节上,力争尽快打开局面。”王守聪说。

      从专家断言中国不可能种天然橡胶,到海南农垦创造北纬18度以北种植橡胶树的奇迹,再到中国将橡胶种到了东南亚……在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农垦发挥资金、技术和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优势,领军农业“走出去”。

      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农业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明显增强,而我国尚缺少真正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农垦拥有大基地、大产业和大企业的独特优势,具备完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了人才、技术、资本与市场的全面联通,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最现实、最可行的载体。

      目前,全国农垦共有17家集团化垦区,其资产总额占全国农垦的88.9%,他们在打造全产业链、抢抓海外布局上走在前列。通过“走出去”,农垦已在国外建立了一批具有相当产能的粮食生产基地,目前境外粮食产量15亿斤。

      作为农业领域“走出去”的排头兵,农垦以大型农垦企业为主体,以境外农业资源和市场合作开发为重点,通过海外并购、构建全产业链、建设产业基地等多种模式,在境外建立了稳固的粮食、天然橡胶、乳制品等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目前,全国农垦已有21个垦区在40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06个境外企业和发展项目,实现境外产值370亿元,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出口竞争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