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公园: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门户

18.11.2014  18:15

  国家森林公园对百姓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陌生的名词,从孩提时代的春游开始,森林公园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既是我们生活中休憩的驿站,也是我们认知奇趣自然,感悟绿色的生态课堂。自1982年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设立以来,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森林公园,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10月的北京,经历的数场雾霾,再次挑战着这座城市的人们的生活底线。10月18日,高楼林立的北京国贸,司空见惯的繁华打动不了正在等车的胡星明,他要去的是离北京市区直线距离160公里的怀柔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在那寻找一份久违的自然。

  如今,和胡星明有着相同想法的人越来越多,找个周末,逃离都市,去郊野寻找野趣,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方式。而国家森林公园,因优美的环境、瑰丽的风景,逐渐成为了人们出游的首选。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宏伟版图上,国家森林公园也正朝着生态文明建设的门户奋勇前进,她也将会成为建设美丽中国,弘扬中国生态文化的一扇窗口。

   森林公园,让荒山变成聚宝盆

  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北京市怀柔区北部的喇叭沟门满族自治乡,与河北省承德市丰宁县接壤,是北京全市森林覆盖率最高的地方,有着“森林之乡”的美誉。《中国林业》杂志记者跟随胡星明的脚步来到喇叭沟门,与市区的喧闹和嘈杂相比,这里则静谧许多,除了修建的乡间道路与部分屋舍外,很少有人工痕迹。飞鸟、群山、庄稼地等一些与城市迥异的景观在这里十分和谐地交织在一起,躺在家门口悠闲地抽着烟的老农,田地里慢悠悠的耕牛。慢慢地拉扯着这里的时光。胡星明表示:“这里民风朴实,远离城市的喧嚣,周末来到这里,非常放松身心。

  喇叭沟门于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复为国家森林公园。变化的不仅是加了个“”字号的名头而已,这既是对喇叭沟门既有生态环境的充分肯定;同时也为这片原始森林划定了保护红线,为这片难得的原生态地区提供了严格的保护,确保一丝一毫不受侵害。更重要的是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给这片经济一直欠发达的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地的农户告诉记者,在这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山沟沟里,世代都以种植玉米、山楂等经济作物为主,年收入并不是很高。进一趟城,就要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交通非常不方便,村里的年轻人也早都逃离这里去市区打工了,只剩下老人还留守在这一地区,继续着这样的生活。但这种贫瘠的面貌近年来正悄然改变。随着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的批复,这里越来越声名远播,慕名而来的游客也越来越多,大山深处的小荒村成为旅游的目的地,原本世代务农的当地人因为环境的改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喇叭沟门地区独特的自然文化条件,深深吸引着城里的游客,每到周末,旅行团纷至沓来。据一位旅行团的领队介绍,目前喇叭沟门的生态游和森林游是他们打造的重点,游客以北京城内的年轻人居多。“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到这里的山间野趣中来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他表示,远离市区的喇叭沟门国家森林公园已经成了旅游的热门线路,最近的发车上座率都高达90%。

  红叶游、采摘游、满族农家院等特色旅游项目,让喇叭沟门地区的村民尝到了生态游的甜头,司空见惯的山沟沟成了“聚宝盆”。化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生态、经济齐发展,森林的优势在这里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   

   森林旅游,成为生态旅游新的增长点

  像喇叭沟门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它正是我国众多国家森林公园的一个缩影。我国地域广阔,从南到北跨越5个气候带,从东到西海拔高差达8000多米,迥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不仅孕育出种类异常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且其间遍布山岳、丘陵、峡谷、沙漠、湖泊、草原、海滩、火山、冰川、岛屿、溶洞等类型多样的自然景观,以及众多的中华悠久文明的历史遗存和各民族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共同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森林风景资源,具有较高的美学、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得天独厚的景观也给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立带来了丰富的契机。据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保护与发展中心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共建立森林公园2948处,规划总面积175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779处(新设立15处)、国家级森林旅游区1处,面积1214.33万公顷;省级森林公园1371处,县(市)级森林公园797处。9个省的森林公园总数超100处。

  众多森林公园的设立带来了丰富的效益,直接带动了森林旅游的发展。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使人们更多地联想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森林作为陆地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因此,森林公园生态游成为了世界可持续性旅游——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趋势。据统计,自1993年起,森林公园的年游客接待人数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13年,我国2466处森林公园(含白山市国家森林旅游区)共接待游客5.89亿人次(其中海外游客2168.95万人次),占国内旅游总人数的18.1%,旅游收入491.1亿元,分别比2012年度增长7.5%和8.3%。据测算,2013年全国森林公园创造的社会综合产值超4700亿元。

  目前,全国森林旅游年接待游客已超过7亿人次,国家森林公园,正成为生态旅游增长的新的带动点。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杨超表示,森林旅游已成为中国旅游休闲产业中最具发展活力和前景的领域之一。009年12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特别提出大力推进旅游与林业的融合发展,支持发展森林旅游。2011年5月,国家林业局与国家旅游局共同签署合作协议,决定把森林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工作重点合力推进。2011年11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快发展森林旅游的意见》,指出加快发展森林旅游是推进我国旅游业升级转型的强劲动力,要求把森林旅游培养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极,为我国到2020年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目前,森林旅游的外延性也越来越广,森林旅游,正从周末游扩展到旅行度假游,内容也从单一地徒步、踏青扩展到避暑度假、疗养保健、林间运动等品类繁复的游玩方式。森林旅游由此,也在推动我国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醉美景观,美丽中国的闪亮名片

  2014年10月,由新华社主办的第二届旅游业融合与创新论坛暨2014最美中国榜发布会召开。内蒙古大兴安岭莫尔道嘎国家森林公园以独具魅力的生态旅游、自然养生旅游、民俗风情荣登2014最美中国榜。而其他获奖的景区大部分皆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俨然成为美丽中国最闪耀的一张名片。

  无论是如梦如幻的普达措,还是壁立千仞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立不仅让世界都看到了它们的美丽;同时,国家森林公园的严格保护措施也能让这些美丽永矢留存。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森林资源为基础的一个森林地域,区域内繁多的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森林覆盖率,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而又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着一个地区的生态平衡。

  此外,森林公园尤其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拥有着众多体现大自然杰作的自然景观和人类文明活动所遗存的人文景观。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使得这些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目前,已有13处森林公园纳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范围,14处森林公园纳入世界地质公园范围。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2011年,国家林业局制定出台了《国家级森林公园管理办法》。《办法》明确,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主体功能是保护森林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普及生态文化知识、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经营应当遵循“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协调发展”的原则。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建设经营和监督管理的依据。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违反国家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从事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经营。

  这样一来,国家森林公园的设立给违规森林开发念上了“紧箍咒”,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的建立,对区域内的森林停止了商业性采伐,并通过科学规划、严格管理、有计划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林相改造等技术措施,为野生动植物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繁衍生存的环境,促使植物群落的恢复与发展,使野生动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公园建设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和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成为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自然文化遗产资源保护体系中不可忽视的一支生力军。

  同时以前处在老少边穷地区,不太受到重视的森林资源由于国家森林公园设立的契机,也加大了对生态的投入,加强了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培育,不断提高森林公园的景观和资源质量。“十二五”期间,大陆森林公园投入的资源培育和生态保护资金近80亿元,营造风景林总面积达48.87万公顷,改造林相总面积达51.2万公顷。如北京市各森林公园通过中幼林抚育、残次林改造、彩叶工程、森林健康经营、森林碳汇项目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提升了森林生态质量和景观生态效益。

   亲近自然,弘扬生态文化的桥头堡

  随着森林旅游的普及,游客收获的并不仅仅是青山绿水间的那份舒畅与闲适,更多的是让游客体会到保护森林,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森林公园,也成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桥头堡、领头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户外游憩正逐步成为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后人们扩大精神文化消费的热点。人们的旅游方式也将不再满足于“走马观灯”式的观光旅游,而是需要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奥秘,感受各种生态文化魅力的“知性之旅”。由此可见,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将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园保护与发展中心主任杨超曾强调,必须发挥森林公园的生态教育作用,使森林公园成为弘扬和传播生态文明重要的载体。森林公园内森林类型多样、自然景观奇特、物种资源丰富,是天然的生态教育课堂。游客进入森林公园,可以领略秀美山川,激发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还可以感受生态文化,增强生态道德意识。目前,一大批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大中小学生科普基地、夏(冬)令营基地、艺术创作基地,每年都会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宣传活动,开展一系列以生态教育和科普教育为主的生态旅游活动,成为广受公众欢迎的生态文化教育场所。

  同时,这种生态文化的教化作用,并不仅仅局限于观光客中,对森林公园周边的村民,影响也十分巨大。以塞罕坝为例,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建园前,周围农户对森林的盗伐现象时有发生,经济收入只有靠养殖牲畜和种植农作物,随着国家森林公园的建立和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管理者的不断引导和旅游收益得来的实惠,大大提升了塞罕坝周边场、乡、村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让保护生态的意识深入到了当地农牧民的心中。

  国家森林公园带来的还有生态文化的大繁荣。近年来,各家森林公园不断挖掘生态文化内涵,完善宣教设施,编辑出版宣传品,举办主题活动和培训,积极宣传生态文化。江西省铜钹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生态文化为主题,多次举办创作笔会和采风活动,并编辑出版了《铜钹山的鸣唱》、《铜钹山的传奇》、《铜钹山的恋歌》、《铜钹山的神话》系列散文集和《铜钹古韵》、《铜钹故事》、《铜钹歌咏》、《铜钹幽记》系列历史文化丛书;湖南省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刘海砍樵”的民间传说为主线,组织创作了《天门狐仙》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以天门山壮美瑰丽的奇峰险壑为背景向国内外游客演绎展示。

  一大批森林公园成为广受公众欢迎的生态文化教育场所,在国家林业局、教育部和共青团中央自2008年起联合命名的五批共50处“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中,有17处是森林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在我国仅有短短30年的历史,与动则200余年国家森林公园建设的西方国家相比,目前在保护和开发上还尚有较大差距。但是我国国家森林公园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它不仅加强了生态环境的系统保护,带动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林区的经济面貌和生态环境。而且对于生态保护的宣传和生态文化的弘扬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广袤国土,秀美山川。引四海五湖之客,容七颜八色之肤。看祖国今日崛起,赞林业腾飞双翼。国家森林公园的前景,正谱写着俏丽华章。(作者: 《中国林业》杂志记者 郑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