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行动方案出台
近日,国土资源部印发《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聚焦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短板,着力调整优化布局,加强规划部署,重点在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优化建强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创新运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部署了30项任务,为新时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
“十二五”期间,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和基地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建成国土资源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运行部重点实验室60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84家、部工程技术创新培育基地9家,基本覆盖了土地科学与国土资源综合管理、基础地质与勘查技术、矿产资源与综合利用、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等国土资源领域。但同时也存在平台布局结构不合理、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不完善等问题,尤其在创建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上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在此背景下,《方案》应运而生。
《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间将重点围绕实施“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统筹规划、系统布局,形成定位清晰、运行高效、开放共享、动态调整、协同发展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促进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提质升级。
——集聚资源,着力在创建国家级平台建设上取得突破。超前谋划地球深部探测领域国家实验室,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顺势发力建强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找准突破口,全力打造国土资源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利用优势,整装推进国际研究中心、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建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和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筹建“一带一路”地球化学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国—东盟地学合作中心,在土地规划和政治、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等领域推进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补齐短板,着力推进部级创新平台提档升级。突出定位特色,调整优化现有部级创新平台板块,回归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优化布局,至2020年部重点实验室控制在70家。强化属地化管理,整合现有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至2020年独立运行的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控制在50家。补齐短板,创建部工程技术创新平台,突出关键技术创新和工程化研发特色,加强对天然气水合物等9家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基地的建设,至2020年建设30家工程技术处创新平台。
11月8日,在京召开的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座谈会上,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方案》是贯彻落实《国土资源“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有关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任务目标的专项规划,也是“十三五”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行动方案,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按照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的要求,落实好《方案》的具体措施,加快构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为提高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水平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 |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