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投资“节节攀升”的背后
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市固定资产投资走出一条节节攀升的增长路线,为新常态下的长春注入了强劲动力。
日前,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今年前11个月,我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5亿元,同比增长13.4%,占全年任务的97.4%,较去年同期高1.1个百分点。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走出一条前低后高的大阳线——一季度10.4%,上半年12.1%,三季度12.5%,到11月份已达13.4%,预计全年可达15%,投资增速整体呈稳步回升态势。
市大项目办主任吕鑫表示,我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节节攀升,得益于长春自身的比较优势,更离不开我市主动融合国家、省相关战略机遇,紧抓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三条主线,坚持工业服务业“双拉动”,进一步落实推进责任,加大项目服务力度,破解制约项目建设突出问题,谋划和推动一批重大项目,从而形成的巨大推动力。
工业服务业“双拉动”作用显著。为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发展,我市适时出台了《进一步推动工业稳增长促转型的若干意见》《关于推进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版)》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强引导,简政放权,释放市场活力,有力地推动了工业、服务业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中,工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数量占全部项目的59.5%,完成投资占全部项目的53.7%,分别较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和5.2个百分点。
高位统筹,协调推进项目建设。经过多年摸索,我市已逐步建立起高位统筹协调服务项目的推进模式,把领导调研项目进展与强化服务、解决难题结合起来,有效推进了项目建设,确保了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建设,按计划投入运营。总投资158亿元的一汽-大众奥迪Q工厂、总投资23.6亿元的诺睿德巴蜀印象特色街区等重大项目,都在市领导高位协调下破解了关键难题,得以快速推进。
建立长效机制,服务项目建设。在长春,服务项目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四个层面:突出重点,多层次调度;突出全过程调度,实现全过程调度推进;突出服务,充分发挥调度作用;突出跟踪调度,延伸服务推进链条。今年,我市48个按月重点调度和服务推进的重点项目,目前已有41个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43亿元。
对接高层战略,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主动对接国家、省稳投资、保增长政策,积极拓宽渠道,努力争取上级资金,确保市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今年,在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方面,我市96个项目争取资金11.49亿元;在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方面,我市26个项目获得前三批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21.73亿元。
与此同时,全市上下形成了稳增长必须稳投资、调结构必须上项目、增动力必须重创新的高度共识,关注项目建设、关心城市发展的舆论氛围空前浓厚,许多项目建设单位对长春信心十足,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落位进度明显加快。总投资55亿元的德国工业园项目,今年完成投资15.3亿元,预计年内汽车底盘部门将整体搬迁入园;总投资7.8亿元的长春活力城项目,12月开业运营;总投资3亿元的回头客糕点休闲食品加工项目,更是年初洽谈,当年落位,计划明年全面开工建设。(记者 杨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