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把棚改做成“鱼水工程”
正在建设中的棚改18号地
本网四平讯 近两年来,四平市新一届党委政府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实施大规模棚户区改造,使棚户区居民彻底告别了久居多年、狭窄破旧的棚户区而喜迁新居。实践证明,棚改工程是一项“鱼水工程”,让广大市民更加热爱和感谢党和政府,凝聚了人心,鼓舞了斗志。
2017年末集中成片棚户区基本改造完成
12月22日,四平市城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市长王宇专门组织人大、政协、发改、住建、棚改、国土、规划、财政、环保、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多部门负责人参加的棚改会议,接受媒体记者采访。各部门分别向记者讲述了棚改过程中承担的职责、付出的艰辛和遇到的感人故事。
“一五”期间,国家8部委在四平生产大型收割机、鼓风机、装载机、客车及日化产品,新中国第一个客车厂、第一个改装专用车企业坐落在四平,第一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诞生在四平,四平大客车曾经享誉全国。计划经济年代,在工厂周边建设了大量的简易平房,因年久失修,如今成了满目疮痍的棚户区。四平市委、市政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作为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让“居者有其屋”,大力推进幸福民生工程。
为加快推进四平新一轮棚户区改造工作,四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成立了由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和市长石国祥担任组长的四平市城市棚户区改造领导小组,由4名市委常委和5名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发改委、住建、国土、规划、财政等28个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由副市长王宇担任,负责对全市棚户区改造进行组织、调度、监督、指导、协调,创造了“棚改速度”。从2006-2013年,四平市共完成棚改面积408万平方米,6万多户棚户区居民喜迁新居。拆迁前,曾出现数百人排队签订协议的壮观场面。2014年省政府下达四平市D级危房及棚改任务为55万平方米、9053套任务指标。截至11月末,已完成56.3万平方米、10277套指标任务。目前,四平市剩余集中成片棚户区约219万平方米,近3.3万户。从2014年起,四平市政府计划每年完成60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到2017年末,四平市集中成片棚户区可基本改造完成。届时,将有大约10万居民摆脱棚户区。
三项措施破解棚改三大难题
四平市棚户区项目行政审批全部进入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限。在改造工程推进中,四平市委书记刘喜杰、市长石国祥、副市长王宇多次带队到棚户区改造工程现场办公,解决土地、规划、拆迁、建设、资金等各种问题。
四平市主要采取三项措施,破解棚改工作中安置、资金、拆迁的三个难题。第一,四平市新一届政府决定,以政府主导的“先拆、后建、人等房”的安置模式改为由政府统一拆迁、规划、设计,统一筹措建设资金,统一招标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统一建设回迁安置楼房,统一回购安置回迁居民的“五统一”方式,推进棚改项目。第二,多元化筹资,打破“有多少钱干多少事”的思维,采取了争取国家补一块、银行贷一块、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免一块、腾空土地运作收入一块的“四个一块”的解决资金方式。第三,阳光征收,文明拆迁,和谐回迁。回迁安置按照有照房屋面积征一还一,在规定期限内搬迁给予房屋面积的20%奖励,并按标准奖励2000元至5000元。施工中,邀请业主现场监督质量。提高了装修标准,基本生活设施齐备,可“拎包入住”。
百姓渴望早日棚改早日搬进新楼
“我家啥时候拆,为什么不给我家拆?”许多棚户区的居民着急经常催问。市棚改办决定,居民关注多年的平东15栋火炕楼,将作为2015年棚改工作的重点。
记者来到四平市北一经街北河北岸的棚改18号地,看到该地块的棚户区居民已经搬走,老房子有的被推倒,有的空置着,两栋主体框架已经完成的大高楼矗立,给人的感觉是这里将要彻底“旧貌换新颜”。记者在铁东区房屋征收经办中心办公室看到,“百姓信赖的贴心人,群众路线的践行者”、“公平、公正、公开,工作细心细致”的大红锦旗挂满了四壁。该中心主任王军说,该地块属于低洼地带,每到雨季,屋里的雨水过膝盖,一场大雨淘水得三五天,这里的百姓非常拥护拆迁,对居住了几十年的原地址感情很深,渴望早日搬进新楼。(记者 高鸿 报道/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