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市:“铁牛”欢歌唱丰收
四平大力推进“机械换人”,引导扶持农民积极使用机械耕作、机械收获,农业机械化在服务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全市综合农业机械化率80%,处于全省领先水平,现已形成从播到收全产业链,区域农机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看点一:突出龙头带动 提升雁阵效应
四平是我国农业机械的摇篮,从1942年四平市联合收割机总厂前身算起,四平农机产业发展距今已有70余年的历史。1964年四平市联合收割机总厂成功研制生产出我国第一台大型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填补了国家空白,结束了我国不能自主生产大型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历史,由此创造了四平农机产业发展辉煌业绩。
目前,以吉林东风机械、中联重机吉林公司、吉林康达农机、顺邦农机等一批具有一定生产规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主打产品的农机生产制造企业,逐渐在省内乃至全国市场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从播种到收割全产业链,一批以耕整地机械、播种机械、收割脱粒机械、烘干机械、秸杆整拾机械等产品为主的中小农机生产制造企业逐步发展起来,农机装备制造业成为全市重要产业。
吉林省东风机械装备有限公司现已拥有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等3大系列14种不同型号的产品,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东南亚、欧洲、非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荣获国家专利11项、省科技成果4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东风牌系列收获机2011年荣获吉林省名牌产品;公司“产品研发中心”2013年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成功申报国家级农机研发平台,同年被确定为“国家级联合收割机零部件再制造示范基地”,全国联合收割机行业仅此一家。
“自公司成立以来,我们就注重科技创新,自主研发,每年拿出纯利润的3%进行科技研发,制造出更先进更高端的保护性耕作机具造福农民。”吉林省康达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铁成说。
康达公司生产的“康达”牌系列免耕播种机和深松整地机全面借鉴发达国家成熟技术,独家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先进水平,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例如2BMZF系列免耕播种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机具可以在全部玉米秸秆覆盖的耕地上进行免耕播种作业,一次进地,连续完成侧深施肥,清理种床秸秆,整理种床,单粒播种,覆土重镇压等工序。目前,已在北方地区51个保护性耕作示范县推广作业。
中联重机吉林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拖拉机、玉米收获机、小麦收获机、水稻收获机及农机具,市场覆盖东北地区,并积极向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拓展。中联重科作为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解决方案服务商,顺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趋势,全力助推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在四平工业园投产8000A多功能大喂入量收获机及谷王DS3000高温连续式烘干塔,并在东北地区着力打造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农场、100吨以上烘干能力的烘干示范中心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东北地区农业装备产业聚焦区的快速构建,推动东北地区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四平顺邦农机与战略合作伙伴四平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共同合作,技术力量雄厚,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品牌机械生产企业建立了良好、稳固的合作伙伴关系,公司逐步形成强大的人才、技术和品牌优势。经过四年研发,顺邦农机成功研发牵引式自动捡拾液压秸秆打捆机,保护环境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牵引式自动捡拾液压秸秆打捆机集秸秆捡拾、打包、压实为一体,由拖拉机带动,只需2人就可以一次性完成捡拾、粉碎、打捆一体性工作,生产出的秸秆包不仅可以作为饲料销售,还可以作为生物固体发电。9YJ-180型自动捡拾饲料揉搓打捆机是顺邦农机历经8年时间开发研究的,是公司的主打产品,有3项使用新型发明专利,是自主研发的国内外首创专利产品。它将农作物秸秆一次性加工成牛羊饲料,捡拾、揉丝、除土、压包,一气呵成。饲料打捆机使得捡拾揉搓打捆机的适应性更强,可将不同类型的秸秆进行捡拾、粉碎、除土、揉搓后抛送到料仓里,产品达到饲料标准。
说到饲料打捆机为农民创造的效益,四平顺邦农机制造有限公司营销总监刘海波为记者算了一笔帐:以饲料打捆机单机单日收益为例(每日工作时长按10小时计算,工作效率按每日600包计入),租用拖拉机费用500元;人工2人,每人200元,共计400元;油耗600元;包装袋每个0.6元共计600个,花费360元;保养用油40元;装车费1包1元共计600包,花费600元;加在一起,总共支出2500元。每包50斤,一共600包,共计30000斤,即15吨;每吨收入400元,共计6000元;纯收益就是收入6000元减去支出的2500元,剩下3500元。刘海波说,以单机单日效益为例,3500元是很高的收入了。饲料打捆机自2013年投放市场以来,已覆盖全国15个省份,除了东北、华北地区,饲料打捆机更是运进了西藏、新疆、甘肃等偏远地区。吉林省的15个县市都有使用饲料打捆机,四平地区有几十家个人、企事业单位都有采购。
作为国内重要的农机生产制造基地,目前四平现有规模以上农机生产企业12户,初步形成了以整地、播种、收割、秸秆处置利用装备为主体的农机产业链条。主要产品有:履带式水稻联合收割机、自走式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走式玉米联合收割机、免耕播种机系列、深松整地机系列、9YWA1-60秸秆自动捡拾打捆机、9YJ180型秸秆饲料粉碎揉搓打捆机、9YS180型秸秆捡拾粉碎锉磨机,以及玉米脱粒机、剥皮机、灭茬旋机、整地机等十余种系列产品。市场主要覆盖东北市场,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蒙古、朝鲜等国家。
看点二:“铁牛”遍地欢歌高效集约耕作
在辽河垦区茅山分场福宁种植合作社的田野上,不见农民忙碌的身影,也看不见舞动双臂的收获者,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玉米联合收割机隆隆作业,身后跟着拖拉机收获黄澄澄的玉米棒。只见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瞬间,金灿灿的玉米棒从卸粮口喷涌而出,机械收割成为了秋收的“主角”。
辽河农垦管理区新鲜分场一社种粮大户宿洪祥以租赁的方式集约耕地种玉米,以往收获季节,他和媳妇要贪黑起早忙乎七八天才能将粮食收到家。“如今,播、种、收、运,全都机械化,一家人干闲,这在十年前都不敢想。”宿洪祥说,如果没有机械化种植,他肯定不会集约土地种植玉米。
双辽市王奔镇留久村村民张有吸纳9家农户投资,成立了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张有集约土地采用高光效技术种植玉米,全部实行机械化生产。“农业机械收割方便快捷,节约成本还解放了劳动力,很多农户选择收割机收割。但现有的农机已经不够用了,明年还要加大投资集约土地,再买几台收割机。”
双辽市东瑞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忠雪亲自开着装运车往家拉玉米,“玉米收获全程机械化可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将秸秆用作底肥或制成饲料喂养牛、羊等牲畜,避免了秸秆焚烧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
“以前背着喷药桶打药,一亩地人工光喷药就得40分钟左右,受苦受累不说还有可能中毒。现在的机器开个来回转两趟,一两亩连配药加喷药顶多半小时,也快也匀实。”在梨树县四棵树乡的秋收农田里,一位正在看着机械给自家收割玉米的村民说:“如今,大苞米从种到收,已经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庄稼锄草也不再用锄头,喷洒农药也不用背着沉重的喷雾器,一身泥一身汗的劳作了,庄稼该打药的只要你给病虫害防治专业合作社打个电话,工作人员就带着药、开着机械到你指定的田头,利用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或者小型喷雾机两种设备协同为你解决问题。”
梨树县四棵树乡三棵树村千程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青云告诉记者:“机械化作业特别适合我们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现在有12个人,我们有收割机、玉米籽粒直收机、深松机等机械,今年我们除了种植普通玉米外,还种植了甜玉米。
“农业依靠单产增收已到极限,在生产环节节本增收空间巨大,大力推广农机化是历史的必然。”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说。
看点三:农机购置补贴助力现代农业
在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种粮大户卢伟的家里,农机多得让人眼花缭乱,玉米联合收获机、拖拉机、播种机、深松机、旋耕机等现代农机具应有尽有。村民赵玉芳介绍,卢伟是当地出了名的农机大户,他有一个“嗜好”,就是爱农机,驾驶、修理农机具样样精通。
卢伟介绍说,近几年,受农机购置补贴惠农政策的资助,他一并购置齐全了常用的农机具,有的机械已经换了两三代了,而且正向智能农机转型。全县农机部门大力推广土地深松机,卢伟第一个购买了土地深松机,并率先进行土地试验。土地经过深松后,涵养水分,种的庄稼比没深松的高出一头,增产效果明显,引起了附近农民的关注。
“如果没有党的惠农政策,我不可能拥有这么多的农机具。没有了这些农机具,科学种田就是一句空话。”卢伟颇有感触地说。
四平抢抓国家购机补贴政策机遇,把这项惠农政策的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向大机具、农机科技示范区倾斜,向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倾斜,对购机补贴实行全过程阳光操作。现已形成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户投入为主体,其它经济成分为补充,财政和金融部门支持的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机化投入机制。到2015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累计投入1435.07亿元,补贴各类农机具达3856万台。农机补贴政策农民得实惠、企业得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综合能力、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农民个人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农业机械进行补贴,使农民购机热情高涨。
站在大“铁牛”旁边,卢伟开心地说:“现在,我脚不沾泥,就能把地里的活干完。”农忙时,村里的村民还抢着雇用他家的车。如今,在梨树像卢伟一样依靠农机作业服务致富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的农机操作技能也日益熟练。随着农业机械化生产对技能娴熟农机手的大量需求,训练有素的农机手在该县正成为一种新兴职业。此外,许多农民纷纷组建并加入农机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帮助下,解决了耕种的后顾之忧,在不减少土地、不减少收入的情况下,全身心出去务工或从事其他生产,拓宽了致富路。
伴随着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越来越多的补贴“铁牛”上了岗,农民不再传统掰棒收玉米。说起农业机械化的好处,广大农民连连叫好——— 春耕时有免耕播种机帮忙,秋收时有联合收获机,播种、收割都不费力。“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实施,不仅直接改变了我们的农机装备结构,还拉动农民把更多资金投向农业机械。这必将催生一大批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引领现代农业向标准化、精准化迈进。农机将在农村更广阔的领域发挥优势作用,不断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增添新动力。”王贵满说。
看点四:“机械换人”变革催生新兴产业
“自从使用农机后,在田里耕作的时间就更少了,利用腾出来的时间,我在镇里开了一家快餐店,多了一份收入。”铁东区叶赫满族镇永合村村民梅小泉高兴地说。梅小泉的“兼职”经历,正是铁东区许多农民使用农业机械后,身兼数职增收的一个缩影。
“农业机械化,不仅降低了农业劳动强度,也使得一部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让农民有了更多的由从事田间生产向多种经营转移的空间,他们不需要再专注于农业本身,而是结合生态及旅游资源,兴办与农业有关的新生产业。如办起了生态旅游、农家乐餐饮等,自己当起了老板。”铁东区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员说,通过推进山门—叶赫—石岭旅游经济带开发建设,整合旅游资源,把区内民俗游、乡村游、养生游、休闲游串成线、连成片。
“铁牛”遍地走,“解放”了农民的双手。铁东区兴民林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田亚力告诉记者:我们合作社采用的是免耕和旋耕两种耕地方式,合作社社员200户,耕地面积70公顷,自从合作社采用机械化耕种后,除耕种成本降低外,还节约了劳动时间,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闲下来的农民纷纷搞起各种副业,“农家乐”和“水果采摘”已成为永合村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为了帮助农民发展副业,鼓励村民搞好乡村游,铁东区旅游局出台各项扶持政策,定期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免费为农民讲解果树种植方法及技术要点,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各项需求,田亚力就是乡村游的获益人之一。
田亚力带记者走进一家名为“叶赫人家”的农家院,庭院内种了2棵果树,屋内窗明几净,处处散发着家的温暖。“在经营这间农家乐以前,全家都靠地里微薄的收入生活,省吃俭用,一年也剩不下多少钱。自从改用机械化耕种后,闲下来的时间做生态旅游,开办农家乐,平均每年增收12万元,比种地收益还多呢。”田亚力笑呵呵地说。
现在城里人都喜欢来农村体验乡村生活,到果园摘水果,吃农家饭菜和山野菜。仅今年十一黄金周,田亚力的叶赫人家农家乐接待用餐游客平均每天100多人,果园采摘收益上千元。同时还解决农闲期间待业农民就业20人。
田亚力经营叶赫人农家乐,不仅有水果采摘、特色农家菜,一些老顾客,只要提前预约,田亚力都会准备一场热热闹闹的东北大秧歌,田亚力的热情好客,不止吸引了众多游客的青睐,央视七套农业频道记者两次登门叶赫,让四平的农民从此名声大震,越来越多的远道游客慕名追踪四平叶赫满族风情。
希望的田野,传来“机”声一片,“铁牛”奋蹄,唱响丰收的赞歌,四平农机产业化发展正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现代农业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