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本希望之源
四平卷烟厂30万大箱易地技改项目建成正式投产。本报记者 张继红 摄
本报记者 张继红
开栏语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近日深入我市重点项目建设一线,对项目建设进行观摩和调度时指出,“要持续扭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为充分展示我市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的进展和成果,全面宣传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对我市赶超隆起和全面振兴、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意义,本报特开设“重点项目建设回眸”专栏,集中宣传全市各地各部门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充分尊重项目建设规律、增强项目承载能力、激活经济发展强大引擎的重要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以及各地各部门全身心服务项目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举措和实例。
希望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此为契机,明确方向,集中力量,全面推动我市项目建设均衡、规律、高效发展,带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掀起重点项目建设的热潮。
伴随着11月17日四平卷烟厂在技改扩能、升级改造方面迈出可喜步伐——30万大箱易地技改项目的正式建成投产,我市的重点项目建设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2009年我市举办“4·18”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开始,连续六年的持续发力,催生了我市项目建设不断开花结果,截至目前,已有298个具有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达1299亿元,年可实现产值1330亿元,利税197亿元,目前已有195个项目建成或部分建成投产,正如市委书记刘喜杰今年在观摩调度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时所指出:“项目建设是四平实现赶超隆起全面振兴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本和希望之源。”
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面前,抓大项目、大抓项目劲头不减。
六年间,全市上下各级干部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劲头不减:市级领导带头包保重大项目,县级领导、部门负责人找项目、争项目,相关部门主动上门服务,干部群众挥洒激情、迎难而上,全市上下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的氛围越来越浓,项目建设呈现出“七个一批”的鲜明特点: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迅速崛起,为企业占领行业制高点赢得了主动;一批税源型项目投产达效,有力支撑了财政收入增长;一批服务业重点项目入驻四平,第三产业异军突起;一批产业关联度强的项目建成,推动了产业集聚集群;一批好的民生项目相继落地,群众生活得到切实改善;一批人居环境建设的典型接连涌现,城乡面貌大为改观;一批懂项目、会抓项目的干部茁壮成长,为项目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共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484个(不含公主岭),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73亿元,增幅达7.8%;全市新建续建亿元以上项目已达171个(不含公主岭),总投资达795亿元,完成投资323亿元。、
紧紧抓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年产30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迎新玻璃二期等22个5亿元至10亿元项目和铁东万达城市综合体、双辽年产30万吨电石、伊通亿通商贸物流城等18个10亿元以上重点项目持续推进,我市在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前积极应对,赢得了发展主动权。
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新产品创新能力持续体现。
由于持续加大了科技创新扶持力度,使全市创新要素加速集聚,企业创新激情充分涌流,新产品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高档房车、高端清淤车、蓝宝石基板、军工刃具等一大批产品填补了省内空白,“四”字品牌再度被擦亮、叫响。
——通用航空生产全省首架通用飞机,一次试飞成功并将进入量产;
——双辽重组系列超氧化物歧化酶项目,改良了国内传统落后提取工艺,提取率和日加工量将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先进水平;
——富利年产2000吨肌糖、银河中空玻璃、玻璃棉产业园等项目,拉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业关联度和丰厚度。
同时,今年全市技改项目达192个,工业首次投产新产品141种,创产值195亿元,新产品产值率再创历史最高占比,科技创新成为推动工业发展的强大“助力器”。
平台建设推进转型升级,六个集群成为全省产业集群重点。
在全市上下不懈努力下,我市先后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优质玉米之都”、国家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第一批产业(换热器)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城市、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市、国家信息惠民试点城市、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中国优质玉米之都把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加快玉米产业发展,延伸产业链条,为我市打造绿色食品强市助力;国家装备制造业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能够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国家第一批产业(换热器)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城市将壮大巨元、维克斯等八家重点换热器企业,搭建研发中心、国检中心、物流中心、信息中心、融资中心和培训中心六个服务平台,创新节能焊接板换、大型可拆式板换等八类高端产品,开拓石化、供暖等七个市场领域,推动产业集群集聚集约发展,全面叫响中国换热器城;国家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对我市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再造产业竞争新优势,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级平台建设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全市产业的转型升级,也为我市招商引资和承接外来资本、集聚发展要素大上项目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与此同时,换热设备、专用汽车、食品、精细化工、机械装备、汽车零部件等6个集群列入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也将推进全市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使四平的区域特色更加突出、产业集聚更加明显、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
以民为本大兴民生事业项目建设,实现以城聚产、以产兴城、融合发展。
几年来,我市项目建设不断实现新突破,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向好,项目履约率、投入产出率越来越高,尤以民生为本,更加注重民生事业发展和民生项目建设,民生项目和服务业项目占比持续增加。
18#号地棚户区改造成为了国家示范工程,彻底改善群众居住条件,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市区二次供水改造工程,将使我市从“水源头”到“水龙头”的城市饮用水安全监测和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并实现“二次供水”设施由城市供水单位标准化建设、专业化管理的“一体化”运营管理模式,届时,全市将有20万人在此项工程中受益;辽河垦区中心医院,建成后将成为我省唯一一所楼厅设有医用直升飞机停机坪的二甲医院;占地1000亩的东南新城植物园,建有生态绿地及湖面、园路、健身步道、市民健身活动空间、和儿童活动空间,融入了生态、绿色的健康理念;梨树新城区韩州广场,将为新城居民提供更大的休闲、娱乐、健身空间;万达广场项目是万达集团在四平打造的首座大型城市综合体,涵盖了大型购物中心、五星级酒店、智能写字楼、高端住宅、精装SOHO、国际电影院线、大型电玩超乐场、量贩式KTV、室外步行街、餐饮娱乐风情街等多种业态于一体,全方位集合时尚、购物、休闲、娱乐、美食等多种潮流功能,一期工程年底前将竣工,建成后将成为四平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
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也拉开了城市骨架,形成了“以城聚产、以产兴城、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生态宜居的新四平正逐步展现在人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