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只大胆“麻豆”出镜让你见识啥叫珍贵
本报记者 陈琼
在东北有一种特殊的地产鸟类名叫大鸨。别看人家名字俗气,其珍贵程度相当于野生东北虎,还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草原大熊猫”。
在东北虎频频亮相的同时,大鸨却在长春动植物公园中“养在闺中人未识”。为啥?因为它是高神经质动物,只要有陌生的动物或人靠近,它就会四处逃窜躲避。
四只年轻大胆“麻豆”出镜
大鸨到底有多神经质,记者还未开始采访就感受到了。近日,记者刚走进大鸨馆,隔着贴了玻璃纸的厚玻璃,仅听到脚步声、看到了人影,里面的四只大鸨便开始焦躁起来。它们四处走动,以此来缓解内心的害怕和紧张感。
咱东北在全国是以出响当当汉子而闻名的地界,这东北地产动物大鸨咋能胆小、神经质到这种程度呢?谷晓飞说,“这还是胆最大的四只呢!其他的别说见生人,就连人在附近高声说话都不行。”她说,她算是大鸨们最熟悉的人之一,可最初接触时,大鸨们也是四处乱飞乱撞。时间久了,他们开始熟悉晓飞的声音,知道她来不会伤害自己,还送好吃的,才渐渐地信任了她。
这四只大鸨是它们那伙里胆大出了名的,也有幸成为了本报的“麻豆”。咋知道它们几个胆大?全靠细心的饲养员呗。每天,大鸨们的饮食、排便、一举一动都是晓飞关注的焦点,“哪个最近不爱吃东西,哪个好像身体不舒服,我们都一一记录下来。”于是,这四只“勇士”很快脱颖而出,据说它们四个人年龄相对年轻。
在公众的视野中,大鸨还十分陌生。怀着忐忑的心情,记者猫着腰从玻璃缝处看了看大鸨:有点儿像鸵鸟,长相既不艳丽也不特殊,根本看不出来它的身价咋就那么贵。
虽然感受到陌生人的到来,大鸨们的心情差到了极致,可这些“宝贝”们却一声不吱。原来,它们的鸣管在生物进化中已经退化,根本无法鸣叫。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正因为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所以它们只能用夸张的行为和行动来表达内心的恐惧和焦躁。
“大鸨的个性比较傻,就是执着。”公园动物饲养科赵队长说,它们见到只老鼠都吓得够呛,在神经质发作时即使是撞疼了,也要继续撞。所以为了保护大鸨的“人身安全”,只能将它们养在“深闺”中——僻静的大鸨馆里。这里“与世隔绝”,背面临水沟,正面完全封闭、禁止游人入内。只有在这个全封闭、绝对安全的地方,它们才能拥有难得的安全感。它们的神经质特性也决定了很难供游客参观,因此大鸨多年来一直神秘地“隐居”着。
能飞能跑能御寒却难繁殖
即使超级神经质,大鸨却远比我们想象中坚强——作为东北的地产动物,它们有极强的御寒能力,可以在室外过冬;它不仅会飞,更会跑,跑起来比骏马还快;作为濒临绝种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中国鸟类中数量下降最快、受关注度最高的珍稀鸟类之一,全国仅有300余只,虽属濒临灭绝的极危级物种,其繁育是世界性的难题,它们却仍在与自然抗争,繁衍着种族的后代与未来……
在野外,大鸨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它们喜欢在有水、无污染的自然环境中栖息。我省已经多年没有观测到野生大鸨的记录。
由于大鸨的野外生存能力极差,再加上性成熟晚、窝卵数少和受精率低、警戒性强、高度神经质等生物特性,即使是正在孵卵的大鸨受惊吓飞走后,弃巢的可能性极大,因此靠人工饲养繁育是目前保护大鸨的唯一途径。长春动植物公园在近几年的时间里,人工饲养繁育成功了16只大鸨,为大鸨的种群扩大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关链接一
它为啥叫这俗名?
这里有一个传说:古时有一种鸟,它们成群生活在一起,每群的数量总是70只,形成一个小家族,给它起什么名字呢?于是把它的集群个数联系在一起,在鸟字左边加上一个“七十”字样,就构成了“鸨”。
相关链接二
大鸨都哪儿有?
由于属于高度神经质类型,大鸨在欧洲和非洲北部的瑞士、苏格兰、瑞典、丹麦、荷兰、法国、希腊、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国都已经消失了,分布在东欧各国的也几近绝灭。大鸨在我国的种群数量曾经是相当丰富的,经常可见到数十只的大群,但近年来数量已经变得相当稀少。
对大鸨的保护正在进行中,2009年3月,北京林业大学召开了“首届中国大鸨保护与管理研讨会”,成立了“中国大鸨保护与监测网络”,得到各界积极响应,为推动大鸨保护与研究迈开了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