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涌之泪悼念屈死同胞 噬骨之痛激荡复兴之梦 公祭日侧记
追溯历史,揭开尘封77年却依然血迹斑斑的伤疤——屠杀、劫掠、纵火、奸淫……为“12月13日”蒙上了一层不可抹去的灰色。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在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血腥屠杀30多万中国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
2014年12月13日,我国迎来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12日,我市社会各界开展“勿忘国耻,圆梦中国”系列纪念活动,深切悼念遇难同胞,在回望沉痛历史中汲取血的教训,凝聚起团结奋进的磅礴之力。
“我宣誓,从今以后,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勿忘国耻,圆梦中华!”12日上午,市第七中学操场上,千余名师生在严寒中肃穆而立,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大家满怀哀悼之情,为南京大屠杀事件中的逝者默哀。
“我在课本上了解了南京大屠杀这段惨痛的历史,尽管77年过去了,国人内心的伤痛从未消退。”该校2年6班学生范雨婷表示,她将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强大”,通过改变自己,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
该校德育校长马贺表示,今后学校将在日常教学中持续开展教育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书展,“岁月长春”珍稀历史图片展,《铁骨丹心——抗联下江地下交通站》签名赠书仪式……12日,长春图书馆开展系列纪念活动。
书展集中展出了反映日伪侵占历史的史志史料、传记、小说、图片等;图片展则通过350张珍贵历史图片,向世人展示了长春的发展历程。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在那个日寇侵略的年代,国家饱受战火的喧嚣,整个民族饱受铁蹄蹂躏,每一个家庭都遭受着痛苦与折磨……无数有识之士挺身而出,他们奔走呼号、毁家纾难,甚至为抗击日寇侵略而牺牲宝贵生命……”在《铁骨丹心——抗联下江地下交通工作站》签名赠送仪式现场,该书作者李屹松和现场市民回顾了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缅怀先烈英雄事迹。
15时30分,由市教育局与新华社吉林分社联合制作、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主题的第31期时事新闻课,面向全市267所中小学近33万名学生播出。
新闻课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真相及设立国家公祭日的意义。市第五中学还特别请来家长代表和孩子们一起回顾这段历史。
“我妈妈面无表情地抱着奄奄一息的弟弟,当时,她能做的似乎只有继续用乳汁给他安抚……”荧屏画面上,幸存者含泪讲述着日军戕害襁褓中弟弟的情景。同学们的眼睛湿润了,和妈妈坐在一起的吕笑增紧紧握住了妈妈的手。
“一个民族最怕无视历史、亵渎历史。”吕笑增说,南京大屠杀的历史,有史料为证,有中国幸存者的血泪控诉为证,12月13日,这个特殊的日子,不但让国人铭记了这段历史,更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激情演讲、情景短剧、励志舞蹈……在随后召开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爱国热情。
“我们是优秀的中华儿女,谱写时代的新篇章,我们迎着风雨向前方,万众一心挽起臂膀,我们要把亲爱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富强……”铭记历史不等于延续仇恨,和平年代,我们要做的是锐意进取,居安思危,绝不让历史重演。 (记者 张 佳 祝书琳 于剑南 )
(责任编辑:杨美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