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外喝水差异 西方高度重视水质改善(图)
解读中外喝水差异之谜,西方高度重视水质改善
去过西方国家旅游的中国人,特别是女士,大抵都有这样的经历,找不到热水喝,好头疼。对于注重养生,认定热水好处多的中国人来说,肯定是接受不了早上起床,麦片泡在冰牛奶里一杯下肚;也接受不了大冬天吃完饭,喝凉水不说,还要加冰块;最接受不了刚生完孩子的产妇,护士送来的是一大杯冰水。
看到这,很多和笔者一样的中国妈妈都会咧嘴,为西方产妇捏把汗。老辈谆谆教诲,刚生完孩子,凉风都吹不得一丁点,更别说喝冰水了。
难道是西方人真的不懂养生?到底喝热水好,还是凉水好,成了困扰中国和西方多年的喝水之谜。这背后五花八门的说法真不少,笔者总结了其中较为靠谱的说法,仅供参考,欢迎吐槽。
解释一:饮食差异说,西方饮食易“上火”
中国有句老话,叫"入乡随俗"。当地人的饮食习惯,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正确选择。说白话点,就是到什么人,什么地儿,吃什么饭,喝什么水。
牛排、培根、奶酪、黄油,每天要喝牛奶,汤里还要加奶油……西方饮食尽管没咱中国人那么讲究花样和口感,却更为实用主义。他们摄入的肉食量、蛋白质量和热量,都比咱中国的饮食高。
“鱼生火、肉生痰”,从咱中医的角度看,这样的吃法,是要“上火”的。火旺,则阳盛;阳过盛,则需阴水来平衡,而冰水,则是阴性较强的水了,可很快使身体恢复平衡。
所以,当你问一个老外,为什么饭后要喝冰水时,他只会告诉你:冰水好喝,很爽!其实是他吃的比较油腻,同时身体还需要“灭火”。同样,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吃完麦当劳、肯德基里的煎炸食物,来一杯冰可乐会倍感舒适。
解释二:中医养生说,喝热水好处多
从古至今,中国人是惯常喝热水的,不仅饮茶品茗、煲汤都须煮开后趁热下肚,煎煮中药更一概是开水冲服,甚至从前中国人冬天饮酒时,也是要“温酒”的。
“晨起一杯热水,到老不后悔!”说起喝热水的好处,中医理论会滔滔不绝:喝热水能暖胃,让胃的功能更强,对各种胃肠疾病好;喝热水,能驱散体内寒气,促进血液循环;喝热水,能助消化,帮助排便、排毒等等。甚至很多身体寒凉的女性,基本不喝凉水,只喝热水。
很多中国人认为,人体容易接受与体温近似的温水或热水,而不宜接受温度低的冷水甚至冰水。那太刺激了,不符合养生之道。但是西方人却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喝热水会降低体质。如果习惯长期喝热水,身体就无法承受低于自身体温的水,相当于身体的承受和应如激能力都下降了(可承受的温度范围变窄),这些是不利于自然生存的状态。
看到这里,笔者觉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已然傻傻分辨不清了。要不要中和一下中西观点,明早起来喝杯热水,后天早起来喝杯凉水……
解释三:没烧开水习惯,西方发展出直饮水
上面叨叨了那么多喝热水的好处,其实还有一条最重要的是,是中国人自古认为水烧开了喝更卫生。咱不是从小被教育“喝生水是要拉肚子的”吗?
但是,西方人却从未有过“烧开水喝”这个概念,他们一直在喝生水。历史上,水源的污染,疫病的流行,曾让他们付出过血的代价。于是,他们走上一条高度重视水质改善的道路,直到今天直饮水的出现。
在中世纪的欧洲,所谓护城河其实就是环形粪坑,掉到护城河里不是淹死,而很可能是被熏死的。人们没有任何卫生的概念,随处大小便并将排泄物投入水源很常见。
随后,工业革命加剧了城市人口的聚集,同时航海贸易的繁荣也将霍乱等由于水源引发的疾病,从印度恒河传入整个欧洲,这导致了欧洲历史上多次大规模霍乱的流行,死亡人数众多,教训非常深刻。
因此,西方文明的进程可以说是对水重新认为,进而高度重视水的过程。直到今天,西方的水质标准都是世界上最严格。
反观中华文明,将水烧开的方式,比西方早期更健康、更安全。但会不会导致对水的认识更保守,更落后一些?这会不会是我们当前供水系统水质落后于西方的原因呢?
解释四:西方先民没创造出煮水炊器
说完第三种猜测,一定会有人问:为何西方人不知道把水烧开,一直喝生水?笔者无从解释,但有位从事30多年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学者陈明远,追根溯源,有个有趣的解释,可供您参考。
上古五大文明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黄河长江流域、以及爱琴海地区,无一例外,在新石器时代进入农耕社会以来,都广泛使用陶器。
同样使用陶器,咱们的华夏民族,和他们却有差异。世界各大博物馆展览的古埃及、古希腊陶器,都是用来盛装物品的,没有发现一件类似古代华夏的煮水炊器。煮水炊器,是咱们的华夏祖先,在陶器时期的独特创造。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