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咨政协商讨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保护
近日,省政协召开咨政协商座谈会,围绕“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个议题,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畅所欲言,提出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省政协委员王杰来自长白县,他希望能够恢复“长白民俗节”,并将其设为歌颂党的民族政策、反映民族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发展的平台。王杰建议,上级政府要加大立法监督,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的保护、传承和发展要立法。伊通满族研究所所长、伊通满族博物馆副馆长史彦春就“如何保护开发利用伊通河”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表示,保护开发利用好伊通河的文化资源,是助推民族文化繁荣的重点工程。他建议,要保护伊通河源头的森林植被,施行退耕还林,规划两岸的绿化带;同时,设立母亲河源头及两岸环境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的机构;恢复伊通河文化资源沿岸的古迹,比如清朝廷和地方政府建立的古戏楼等。
作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原巡视员、省公务员局原局长,省政协委员杨汝涛则把视角转移到了人才队伍建设上来,“保护民族文化,要把民族文化传承放在首位,要建立一支留得住、干得好、用得上的人才队伍,打造一条包括领导人才、服务人才、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在内的人才链条,”“培养和保护人才链条,才能把我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才能实现其产业化发展。”省政协委员、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金顺爱表示,要发挥高校优势,推进民族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据了解,吉林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丰富,民族文化艺术特色鲜明,基础扎实,民族地区的一州三县(延边州、前郭县、长白县、伊通县)均有特色鲜明的民族专业文艺团体。在民族文化交流方面,我省积极为各民族艺术精品“走出去”搭建平台。我省民族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比较健全,民族地区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和农村文化大院已经实现全覆盖。另外,全省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稳步发展,民族地区和从事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园区已有6家。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方面,我省加大了民族地区文物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延边州渤海国遗迹申遗保护及环境整治工作,加大了对前郭县塔虎城、长白县干沟子古墓群等一批重点项目的保护修缮力度,先后为民族地区争取国家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近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