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公顷大森林里的“啄木鸟”——走进吉林省红石林区检察院
图为1986年,时任红石林区检察院刑检二科(现公诉科)科长于敏(左一,现已退休)和检察员孟维殿(右一,现为该院副检察长),为重大盗伐林木案出庭公诉。 院情小贴士 ●建院时间:1984年2月 ●现任检察长:李树庆(第8任) ●干警人数:现有干警30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9人;40岁以下干警17人 ●最高荣誉:先后被评为吉林省先进基层检察院、检察文化建设示范院 刚刚还是细雨纷飞,一会儿就艳阳高照。 车辆行驶在长白山中蜿蜒的林区道路上,两边或是几十米深的山沟,或是密密麻麻的树林。“减速,前面有蛇,绕过它……”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吉林省红石林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孟维殿远远地就发现了躺在柏油路上的“不速之客”。司机放慢车速,熟练地走了个“S”形曲线。 “林区的蛇大多数是无毒有益的,最让人头疼的是一种在当地称为草爬子的毒虫,能叮死人,现在我们每年都给干警注射疫苗。”孟维殿在红石林区检察院已经工作了34年,对林区的情况十分熟悉。 这是一个坐落在长白山下、松花江畔的检察院,也是吉林省唯一一个院址设在村子里的检察院,而它的管辖区域却是一片近30万公顷的大森林。 30多年前,孟维殿与同事常常是徒步几十公里进山办案,“那时候为了节约往返时间,办案的时候在山里一住就是好几天。吃饭则是‘派饭’,去村干部指定的几户村民家吃,每顿给一两毛钱当作饭费。” 直到90年代后期开始,林区拓宽了土路,检察院配备了吉普车,才慢慢的便捷起来。不过每次经过几个小时颠簸后,办案人员的头发上都是一层厚厚的尘土。时不常的车子抛锚更是麻烦事,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需要走好几公里找村民,一个接一个村子地往回带消息,再让技工赶来修车。 现在,该院的各项硬件设施都有了质的飞越。深入林区办案一天就可以来回,全球定位仪、无线测量仪等高科技装备都用上了。尤其是在2015年,红石林区检察院顺利完成了“两房”置换任务,有效解决了办案用房和技术用房问题。一位干警形容道:“冬天再也不用大棉袄套小棉袄了!” 艰苦的工作环境和林区经济下滑的现状,让红石林区检察院产生了一个长达十几年的人才断崖期。 这些年,红石林区检察院先后迎来十几名大学生陆续充实队伍。这些都得益于检察长李树庆以及班子成员提出的“啄木鸟”行动。“先是要给啄木鸟‘筑巢’,然后丰满两翼、除虫去害。”李树庆很形象地道出了“啄木鸟”行动的内涵。 新人进来了,还要让他们“安居乐业”。帮着新人找周转房、修家具、换灯泡、通下水道等等,成了院领导和老干警工作之外的工作。“来这儿就跟回家一样,有什么困难就跟我们说,大家一起想办法。”新进干警宋佳深有感触地说,“感觉自己像是一直被保护着”。“90后”姑娘刘茹毕业后毅然选择到这个离家200多公里的林区检察院工作,并带着父母一起在这里定居了。 “巢”筑好了,“啄木鸟”就能更好地发挥除虫去害作用。该院充分发挥检察职能,在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预防涉林犯罪中积极作为,逐步打造出了具有林区特点的“啄木鸟”生态检察品牌。2017年,红石林区检察院在对辖区内的一家矿场进行多次实地调查,并向相关单位发出检察建议,成功地改善了该矿区下游的老百姓用水质量。为此村民还特意送来了锦旗,并感慨道:“原来这儿的水,我们家牛喝了都死了,现在水沟里都有鱼了。” 在办理这个案件中,该院副检察长刘文泉还在加班路上摔断了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仍拄着拐杖的刘文泉却笑呵呵地说:“案件有了满意的结果,这一跤就没白摔。” “林区检察院的干警们把自己比喻成啄木鸟,一步一个脚印地为林区做了大量工作。检察蓝、森林绿,林区越来越美。”红石林业局副局长李宏伟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