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唱响新农歌--我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走笔

18.07.2015  11:30

  本报记者 李大川 赵赫男

 

  7月上旬,榆树种粮大户陈卓抓住有利天气条件,租飞机给农田洒药。本报记者李大川赵赫男摄

  盛夏,黑土地上的绿色正在由淡转浓。

  遍野良田,郁郁葱葱。庄稼长势喜人。

  在历史上留下无数个浓墨重彩的印记后,吉林农业今年又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惊喜?

  吉林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吉林代表团审议时,对吉林农业寄予厚望。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成为吉林农业奋进发展的强大动力。以此为目标,我省加速现代农业生产、产业、经营三大体系建设,全面迈上农业现代化之路。

  吉林农业提速发力,全面提档升级。田野乡间活力涌动,黑土地上新意盎然。

  从“三板斧”到“十八般武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夯实“粮道

  尽管是在粮食连年丰收的高点上爬坡,吉林省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在稳步提升,2014年产粮达706.56亿斤,粮食总产位居全国第四,粮食单产941.96斤∕亩,连续11年冠居全国。

  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当中,展示的是不断提升的农业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依靠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建设的不断进步,凝聚的是农民在黑土地上展示“十八般武艺”的智慧和能量。

  7月8日一早,榆树市五棵树镇合发村,一架有着彩色机翼的轻型飞机腾空而起,飞向10公里外的一片玉米地。

  当飞机从玉米地上空快速掠过,机翼下面喷洒下一片白色的药雾时,地头上围观的村民无不发出赞叹。

  在过去,人工两个小时喷洒1公顷地,高架车1天喷洒20多公顷地,而飞机,一天可以完成100公顷土地的喷药作业。

  租飞机的种粮大户陈卓今年种了601公顷玉米,他说:“光靠老把式现在种不了地。

  从传统耕作到科学种田,老庄稼汉的“三板斧”正被新农民的“十八般武艺”取代。从春华到秋实,现代生产理念贯穿始终。

  省委、省政府对现代农业发展高度重视,今年我省不断推出对农业重点领域和环节的扶持政策。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借助政策的东风,吉林农业迅速进入“大马力农机时代”。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实行普惠式补贴政策,农民自主购机,敞开补贴。在全国都有创新示范意义的农机具抵押贷款购机政策,将帮助1万户农民提前用上大马力农机。今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将超过3000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达到80%。

  肥沃的黑土地是吉林农业保持长期领先的重要优势。用新技术新方法保护黑土地,发展绿色清洁种养,在田间地头蔚然成风。

  刚刚进入7月,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种粮大户卢伟承包的田地里,绿葱葱的玉米已经长得比人还高。地里看不到裸露的黑土,地表全是横七竖八的玉米秸秆。

  地面上的秸秆是卢伟去年秋收时特意留下的。这是卢伟实验的新技术: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技术。不整地、不打垄、深松之后进行免耕播种。采用这样的方式,秸秆腐烂后变成有机肥,在培肥地力的同时还可以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正常的年份能增产10%以上。

  今年,我省黑土地保护治理试点扩大到15个,新增了作物秸秆碳化还田、增施商品有机肥以及控肥控药控水项目。

  通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手机服务、保护性耕作、智能水稻催芽育秧、玉米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航化作业等增产增效技术,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金量正在快速提升。

  今年春季,我省气候极度异常,全省大部出现高温、少雨天气。面对旱情,吉林农业积极主动应对,不再“束手无策”:抗旱坐水种1905万亩,人工增雨连下4天……

  “现在玉米长势特别好,今年还会是个丰收年!”长春市九台区纪家镇太平村凤财家庭农场的农场主张凤财胸有成竹地说。由于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张凤财耕种的400公顷土地几乎没受春旱影响。在人工增雨之后,玉米发芽率更高,实现了一次拿全苗。

  基础坚实,装备现代,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吉林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正在加速构建,又一个丰收年可以预期。

  吉林“粮道”愈加坚实,“天下粮仓”稳如泰山。

  从“一枝独秀”到“满树繁花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结构”升级

  吉林,不仅在粮食生产上跻身前列,在现代农业产业结构提升上也要跻身第一方阵!

  宜粮则粮、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特则特……今年,我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项目为载体和抓手,重点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打造,全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在抚松县泉阳镇,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加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漫步山野,参天老树下,时而出现山参、天麻、灵芝等中药材种植园,时而出现家猪山养、野猪圈养的围栏,丰富多样的林下经济构成了一幅生动多彩的图画。今年,泉阳镇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万多亩,参与发展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可达1.1万元。

  在珲春市三家子满族乡沙坨子村,参棚里绿油油的参苗婀娜姣美。参农金哲说:“我计划用5年时间,在这里建40公顷无公害农田人参基地,让村里的人靠种人参发家致富。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参产区,我省这一巨大的资源优势正在变成产业优势。

  畜牧业开展全产业链开发,粮食业开展精深加工,人参、食用菌、鲜食玉米等特色产业项目“崭露头角”……一大批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产业跃上前台,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项目落地生“”。

  吉林农业产业结构正从粮食生产的“一枝独秀”变为“满树繁花”。

  地里不种粮食种什么?答案越来越多样。

  在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的基础上,我省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今年全省马铃薯、杂粮杂豆增加近100万亩,花生增加28.4万亩。

  辽阔的黑土地上,玉米青纱帐也是丰美的能源宝库。玉米秸秆不再白白烧掉,燃料、饲料、肥料、原料……小秸秆做出了大文章。

  粮改饲,种养结合,长岭、公主岭、九台等地开展了积极探索,今年种植青贮玉米等饲草作物5万亩以上。

  每公顷地种、肥、机械和流转费用加一起6500元,平均产出青贮饲料65吨,每吨成本100元。在长春市九台区营城街道火石岭村的广泽生态牧场基地,玉米青纱帐绵延到天际线。这些玉米将被整株收获,变成青贮饲料。

  国家农业推广研究员贾恩棠算了一笔账:以饲养1000头牛为例,需要1000亩地的玉米和4000亩地的秸秆,如果用全株玉米青贮则只需1000亩耕地。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收入在1200元以上,每亩投入只有400元。这样的产业链条,效益很明显。

  四处“出击”,八方“行走”,吉林大米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不断进行品牌“扩张”。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在“健康米”工程的推动下,吉林大米这张“白金名片”愈发夺目。如今,在中高端大米消费市场,吉林大米的销价不断攀升。拥有地理标志大米品牌15个,这个数据在全国首屈一指。

  东部林下经济繁华,西部五彩杂粮如画,中部粮仓加肉库,一个多脚支撑、多元动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从“小调”到“交响

  ——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激发活力

  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试点龙井市,德新乡金谷村村民张艳坤就尝到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甜头。

  “今年春天,我通过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政策,用20公顷土地抵押贷款10万元,购买了免耕机和化肥。”手持墨绿色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证,张艳坤说,就是拿这个小本子抵押贷款,解了她缺少备耕资金的燃眉之急。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手续方便,而利息只是民间借贷的一半。

  数据表明:目前我省已经为800多个专业大户、家庭农场提供抵押贷款,这项业务范围已经扩大到全省32个县(市、区),贷款总额突破2亿元。今年全省计划投放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将达到5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0亿元。

  世代固守的土地资源变成活的“资本”,由土地确权颁证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制度创新和红利,正在向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次突破。我省今年将完成30%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140多万农户从中受益。

  公主岭市刘房子街道万欣合作社今年又新添了9台农机,而这9台农机是租来的。合作社流转土地600多公顷,作业面积达到3000多公顷,覆盖了周边7个乡镇。理事长薛耀辉说:“合作社流转土地的面积越来越大,大马力农业机械也有了用武之地。但农机太贵一般农民很难承受,现在有了农机贷款和租赁业务,农民买农机可以像城里买车一样进行分期付款,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农业补贴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贷款抵押担保政策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科技培训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社会化服务向新型经营主体倾斜……各种利好政策的精准支撑,不但让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主角,让适度规模经营从梦想走进现实,更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壮大引来了“一池活水”,农业经营模式亮点频现。

  目前,我省家庭农场突破2万户,种养大户突破2万户,合作社突破5万户,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比传统家庭经营平均增产20%。

  当乡土气息浓郁的农产品遇上时尚的电子商务,碰撞出新奇的火花。在盛产大米的镇赉县,通过与吉林云飞鹤舞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镇赉农民成功将镇赉大米推广到了阿里巴巴、幸福9号等网络销售平台,把大米卖到了全国各地,仅去年秋季就在互联网上成功售出大米740余吨。

  从只会扛锄头到学会点鼠标,越来越多的农民告别挑担小贩式的销售模式。传统农业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农业经营的现代模式开启了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让农业成果“走出去”、把农业科技“引进来”,我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引进墨西哥玉米、在菲律宾建现代化示范农场、在赞比亚建海外粮食生产基地、在乌克兰建现代化养殖场……一座座现代农业的桥梁让吉林农业与世界接轨。

  生产从“三板斧”到“十八般武艺”,产业从“一枝独秀”到“满树繁花”,经营从“小调”到“交响”,这些变迁与进步正是吉林农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新农歌在黑土地上唱响,吉林农业已经全面踏上农业现代化之路,精彩还在前方。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