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长春大米也是响当当的名牌
记者 孙翠翠
一条清澈的拉林河,将金永春和好友刘民的生活分隔。一个归属吉林省榆树市延和乡,一个归属黑龙江五常。
春耕、夏长、秋收,金永春望着对岸的刘民,总有一万个不服气。同样的水、土、气候,就因为人家牌子亮,米卖得又快价又高。
近两年,长春大米越来越有名气,金永春的米渐渐卖了高价。2016年元旦前,金永春的米就全卖光了,最便宜的也卖到6元钱一斤。
盛产于北纬40度-45度黄金水稻带的长春大米,曾经因为品牌不响,价值一直被低估。
2013年,我省开展了“健康米工程”,打造吉林大米品牌,长春市委、市政府也开始了“长春大米”品牌建设之路。
2014年,长春市整合了50家大米加工企业,成立大米协会、注册统一商标,同时开始挖崛长春的大米文化。专家根据在九台区其塔木发现的“皇粮碑”碑文及史料考证,长春大米是“贡米”之说得到印证。如此好米,如何能卖上好价钱?长春市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必需走出去。两年来,长春市粮食局带领长春大米企业在15个城市进行推介,长春大米一路飘香。
大米品牌响了,受益的除了大米企业,还有稻农。长春市九台区红光村主导产业为绿色优质水稻和劳务经济,2008年末,该村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红光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引入资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今,红光村13层的住宅楼高高耸立,老年公寓温馨舒适,街道商铺繁华热闹,学校、卫生院、燃气站、休闲娱乐活动场所等样样俱全,农民过上了城里生活。2月4日,长春市九台红光水稻农机化生产专业合作社将350万元“红利”发放给农民。
3月,阳气生发,一望无际的黑土地从冬眠中醒来,延和乡的稻农早早地开始备春耕了。金永春照例踏过冰封的拉林河,和老哥们儿好好地喝上一顿小酒儿。“如今,咱长春大米也是响当当的牌子了。坐在家里,订米的车就争着抢着来了。”金永春高兴,他去年单单种地的纯收入就达到了2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