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吹来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东风
“25年前我们就把主业转向引进国外优质种子,华蜜0526甜瓜品种是我公司第一个通过拍卖获得品种权的品种,我们第一时间就把它引到了日本、韩国及东南亚,我们对这个品种蛮乐观的。”
郏惠彪一直从事农业种业育繁推一体化工作,为了做强做大他创立的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长期坚持走自主产权的发展道路。2014年企业还成立上海蔬菜研究所,这位学者型的企业家对“首单”充满信心,对上海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一站式服务平台充满期待。
早在2010年通过审定的华蜜0526一直“偏安”上海,2016年1月26日成为“首单”之后,2月便在全国14个省试种,还先后走进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在上海农业圈子里,流传着0526灰姑娘变白天鹅的故事。
“娘家人”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朱建华很是感慨,他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春天到了,但是如果没有一站式服务平台,就找不到惠和种业这种市场经验丰富渠道又多的“婆家”,好品种也只能继续在自家后院孤芳自赏。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上海市《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实施意见》的相继实施,以及上海市人大启动《上海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草案)》立法审核,科技成果转化的春天正昂扬走来。为什么说如果没有这个一站式服务平台,0526品种还得继续孤芳自赏呢?这个涵盖了专业化农业科技供需对接、第三方评估成果价值、交易全程获得法律、金融机构等综合服务的平台正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东风”!
唯有整合社会力量,才能走完“最后一公里”
华蜜0526品种研发基地与惠和种业同在上海嘉定区,相距不过20公里,2006年育成华蜜系列新品种以来,郏惠彪就“盯”上了。2010年华蜜0526通过审定之后,郏惠彪跟育种者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马英华谈起品种权转让的事。
“根本就没法谈!马老师说一不能卖,二不能收这个钱,他个人不行,中心也不行,国家投入那么多财力人力支持科技兴农,成果出来了,连谈都没法谈,呵呵。”回忆起6年前的那一幕,郏惠彪的“呵呵”反映出彼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尴尬。
马英华的心情同样复杂。华蜜0526就像他自己的孩子,交到别人手上不放心。
两位老朋友近在咫尺,却无力让华蜜0526这么个好品种走完从科研到生产的“最后一公里。”
中心领导、团队清楚品种的市场价值,更明白市场才能检验品种生命力的道理,但面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复杂的过程,却同样不知如何起步。
“华蜜0526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处境——信息不对称,公益性商业性不明确,成果价值没法评估,双方利益得不到保障,这些问题不是农业科技工作者、市场主体一拍即合就能解决的,需要一个公开服务平台。”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丰东升说。
从管理机构责任方面考量,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既要关心农业科技成果,又要重视成果转化,对于科研立项背离市场真实需求、科研成果躺在抽屉里变成“数据库”等等弊端,中心的同志既有深刻认识,也因此压力重重,即便是在科研院所、高校都各自建立起成果转化专门机构的情况下,他们仍不得不直面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缺乏社会化服务平台的现实。
2013年起,上海市农业委员会决定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市农委科技处的指导下,农业科技服务中心通过高效整合社会资源,突破了农业科技成果交易估值的难题,构建起一站式服务平台,为科技人员和市场主体提供包括供需对接、价值评估、信息发布、组织交易、法律咨询、金融保险等综合服务。
在这个平台上,继华蜜0526品种权公开交易之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的花优14水稻品种、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秋优金丰、秋优336水稻品种也成功实现了整体转让。
记者采访后发现,一站式服务不但化解了农技推广部门、科研院所等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而且为高等院校也提供了平台。
上海海洋大学有专门的技术转移公司,比起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机构,教师的成果转化交易显然更具优势,但是,总经理吴炯华多角度分析了公司化推动成果转化的前景和局限性之后,依然感觉步履维艰。
确实,通过成果转化,教师研发有收入,又能促进农业生产,何乐不为?不是不想为,而是诸多瓶颈和顾虑导致不能为。
“上海构建公开交易转化平台的消息让我们很振奋,基于规范化和公开这两大前提,各方的顾虑就会少很多,我们正着手整理提供所有老师的专利,共享共建这个大平台。”吴炯华说。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很多类似吴炯华的感叹,也同样频繁地听到共享共建的热情和愿望,如今,所有的热情和行动已凝聚成一股力量,化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的东风。
多方携手搭台,成果交易转化东风扑面
“华蜜0526评估基价是80万元,最后以90.6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个真出乎意料。”
谈到“首单”的成交价,郏惠彪用了“出乎意料”这四个字,而在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副主任张瑞明看来,这个价格至少应该超过100万元,这不仅仅是因为品种好,还有中心将为企业免费提供两年的亲本技术保证和员工培训等服务。
记者发现,双方的重点不在成交价格,而是针对如何有效评估成果价值。毕竟,合理定价,是确保成果交易转化的重要因素和环节。
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吴立峰告诉记者,上海基本采取了收益法评估价值的思路,通过“将利求本”,综合考虑收益额、收益期限、折现率,从而将被评估成果的未来预期收益折现来判断现有价值。
正是因为确立了评估定价的创新思路,上海探索出了“五步法”服务流程。即申请转让、成果定价、信息发布、组织交易、交易鉴证。
“五步法”的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第三方的专业服务。通过平台资源聚集法律、金融等专业服务机构还不是很难,难的是如何为农业科技供需双方提供一个专业化服务平台,形成一支专业的队伍。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动力是农业科技创新,因此首先要解决好农业科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而供需对接是突破口,因此,当我们听到枫泾科创小镇有心打造专业化农创项目路演中心时,我们就自觉成了主导者。”谈到农业科技供需对接专业化服务平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友铭站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高度阐述了他的观点。
而在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看来,枫泾科创小镇打造农业项目路演的特色,就需要各种力量携手合作,双方一拍即合。
“我们的路演在短短一年内就完成了转型升级,得益于专业化分工协作,科创小镇培养专业的队伍做路演,农业科技成果项目资源整合交给农科院,其他社会资源整合依靠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张斌说。
张斌是农创项目路演的创始人,他说的转型升级,指的是继2016年成功举办了9场农创项目路演之后,该平台已经升级为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并形成了“3+1+1+1”模式,“3”指的是江浙沪三地农科院技术支撑,第一个“1”是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运营平台,第二个“1”是第三方交易服务机构,第三个“1”是全景网线上传播平台,占地120多亩集路演、展览、交易、休闲旅游等多功能的中心已经动工建设。
据了解,专场路演、问题路演、巡回路演的模式在长三角大地掀起一阵旋风,2017年全年被12场路演排满了,除了江浙沪,还走进了安徽、新疆。
“随着农创项目路演专业化力量的凸显,这个服务农业科技供需对接创新平台正越来越受到科技人员和市场主体的重视,也比较好地解决了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公益性与商业性的矛盾。”赵志辉说。
赵志辉是上海市科研处处长,张斌决定做专业化农业项目路演,就是得到他启发,一年下来,长三角农创路演中心成了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交易服务平台的重要子平台。
记者明显感受到,在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的穿针引线之下,社会各种力量为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这个目标走到一起,这些力量正涌动着同一个理想,用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标准打造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
分管农业科技的市农委副主任殷欧充分肯定了汇聚各种力量创新搭建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的探索。他说,科技兴农,围绕市场立项、着重应用技术研发、成果公开转移转化这三大环节一个都不能缺,最后一个环节是试金石,上海应该尽快完善农业科技成果公开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服务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公开转移转化。
瓜熟蒂落,不忘来时路
在业界,很多人拿“瓜熟蒂落”来形容农业科技成果成功交易转化,上海探索一站式服务能否迎来瓜熟蒂落的结局?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显然还不能盲目乐观。
且不说农业科技推广长期处于单向、被动模式,旧习难改,科技人员和市场主体都需要一个适应公开交易的过程,也不说我们的政策体系还无法覆盖细节问题,单就公开交易之后的所得问题,特别是所得如何在单位、团队、个人之间分配的问题,需要社会、单位、个人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宽容的环境。
华蜜0526品种成功交易之后,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试行办法》,按照该办法,扣除税收等费用后,可用以分配的资金共59.4万元,育种团队分得60%以上,马英华分得其中的30%。
华蜜0526品种能够赢得上海农业科技公开转移转化交易“首单”的美誉,体现了中心领导层的创新理念、进取意识,体现了育种团队成员的敬业奉献意识,对中心来讲自然是大喜事,对推动上海乃至中国农业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也不愧是一件喜事,然而,面对名利,最后能不能以喜庆收尾,考验着科技人员、团队、单位甚至是个社会。
低调的马英华在谈个人分配意见时不再低调,他反复强调:在考虑我个人所得前,先妥善安排好团队所得。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园艺科科长、上海市西甜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范红伟告诉记者,这真是一件喜事,中心所有人都很开心。
同样,在上海市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培育的杂交粳稻组合“花优14”以259.7万元价格成功转让后,根据农科院制定的科技成果转让实施细则,经单位审核、确权公示、分配申请和公示等规范程序,顺利完成了成果转让分配,取得了喜事喜办的效果。
记者了解到,乘着上海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的东风,各涉农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都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成果转让实施细则,可是在事关分配的环节,因为制度、政策体系的瓶颈,在高校、事业单位均存在明明有规可循却只好让钱躺在账户里的无奈,有的单位甚至因为纪委的一句话,只好停下了分配的事。
“短短一年已有20余项成果在平台上转化交易,资金达到2000多万元,这些成功案例无疑提高了高校、科研院所成果向企业、社会转化的效率,激发了创新活力和创造潜能,但是,如果利益分配得不到落实,既不利于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也不能很好地落实相关政策。”市农委科技处处长钟绍萍说。
为了调研利益分配对农业科研成果交易转化的影响,上海市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专门跟踪调查了公开交易后的分配事项,他们的结论也佐证了钟绍萍的担忧并非危言耸听。
面对供给侧改革的大时代,那些拿着地方财政规定、纪检要求的部门,那些尚未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细则的单位,我们是不是该站在推动改革、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的高度去改变理念转变态度呢?
令人欣喜的是,大多数科技人员从容面对名利的考验,正如自己的单位主动积极参与到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中去一样,这些科研人员也纷纷用各自的方式推动这个平台的发展。他们提到关于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受让主体较小、交易额较小等特殊性,是否考虑在实施过程中降低成果转让交易、转让或者分配税收等成本,目的不是为了个人多得名利,而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创新制度,更好推动农业科技成果服务市场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