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向上向善”好青年苏佳灿的从医报国路

19.06.2015  14:50

  20年前从福建走出的理科学霸,选择了一条从军报国路。20年过去了,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全能手”。披上绿军装,他克服严重高原反应吸氧为患者手术,是共和国坚定铁血卫士;走进实验室,他积极研发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材料,是医学前沿科技的探索者;站上三尺讲台,他首创起承转合教学法拿遍各种教学奖项,是学生心中的金牌名师。

 

苏佳灿在汶川抗震救灾现场。苏佳灿供图

  他头顶军人、医生、教师、科学家的称号,他就是“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上海市第十七届十大杰出青年”、“总后十大爱军精武标兵”,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创伤骨科副主任苏佳灿。

  勤奋苦读源于军医梦想

  出身在中医世家的苏佳灿从小立志当一名医生,从5岁开始,父亲就让他每天早中晚背诵《中药汤剂》背不下来不允许他吃饭。6岁时,偶然一次机会让他遇到了解放军叔叔就地扎营,从此“军人”的梦想在他脑海里扎根。

  在高考时,他的成绩超过清华北大分数线4、50分却没有选择清华、北大,而是背上行囊一个人来到了黄浦江畔的军医成长的摇篮——第二军医大学。大学五年为了学业他读了大约十米厚的书,一有时间就泡图书馆,最终以综合成绩第一名被保送。

  为了实现将来可以救助更多战士的梦想,他选择了创伤骨科专业,又因骨科生物力学研究方兴未艾,为了获得更多生物力学的前沿知识,苏佳灿骑着自行车到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参加研究生课程。每天骑行40分钟,每周四个来回,就这样,他坚持了将近五年的时光,直到到博士论文完成。还成功撰写了国内乃至全球第一部《人体骨骼数字模型仿真学》,构建了国内第一个人体骨骼数字模型库。

  图书出版之前,苏佳灿带着初稿,分别到重庆、天津和北京找当时国内四位骨科权威专家审阅。卢世壁院士、王正国院士、郭世帗教授看过之后都赞赏不已,欣然题辞。85岁高龄的中国创伤骨科奠基人王亦璁教授主动为苏佳灿撰写序言,并在苏佳灿博士毕业时亲自飞到上海担任他的答辩委员会主席。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