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90后守护丹顶鹤女孩:有人威胁把我们捅死
原标题:对话|90后丹顶鹤女孩:与盗猎者对峙曾在芦苇荡守一夜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的故乡。28岁女孩王春丽大学毕业后来到这里,组建了一只8人巡护队,负责保护区核心区的175平方公里的管护工作。
2017年,巡护队配合主管部门一共查获600多次违法违规事件。GPS系统显示,这支只有8个人的巡护队已经走完了4万公里的路程。而随着生态改善,丹顶鹤等鸟类回归。
近日,北京时间@时间新闻对话王春丽,她认为生态保护不光是与盗猎者搏斗,更离不开公益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商业的手法。向海地区的生态保护肯定离不开当地人,而他们则是要将更多的力量团结起来。
工作中的王春丽初来乍到遭村民反感排斥
时间新闻:初到向海遇到了那些困难?
王春丽:2016年12月15日,我们和通榆县政府和保护区签订了协议,第二天也就是12月16号,自己背个小书包就来向海了。
刚开始,我就觉得只要把这个地方保护起来,这样它就会自然恢复,但是后来我发现,如果不把这片土地上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人的问题解决,不把人们的生计和保护之间的矛盾解决了,是没有办法做好保护的。
当时,真的谈不上喜欢这个地方。我进入到保护地的核心区,就看到里面四通八达的全是路,有路就有人,而核心区里根本就不该有人。
时间新闻:村民们作为世代生存在这里的人们,有一天你突然闯入说要保护环境,他们能理解吗?
王春丽:村民们不能理解环保的重要。你去解释人类生存靠环境,这根本没有用,他能理解的是我要生存下去,我就需要买柴米油盐酱醋茶,孩子需要读书,我要交学费。
我特别能理解他们的这种的想法,比如他们没有钱去购买草料,所以在处理问题时也会选择折中的办法。比如在核心区有一个屯,他们一直以来都是在这片土地上放牧,现在核心区要保护起来。所以我们会留下一些空间,让他们把这个季节度过去,于是就约定在核心区边缘一定的界限内可以放牧,但是不能越过界线。
时间新闻:最初有发生过矛盾吗?
王春丽:因为这个地方以前管理很松散,村民们觉得放牧、打猎都没人管,现在我们一来就要管理,势必很反感排斥,甚至还有人说要把车掀翻,甚至威胁会有人把我们捅死。
我能够理解他们,所以一直在尝试缓和关系,拉近和村民的距离。当地的生态保护离不开公益的心态、科学的方法、商业的手法。比如,我们在每个涉及到生态移民的村屯,尤其是依靠核心区资源生活的村屯,我们都会想办法帮助他们转产增收。
此外,因为当地近几年开始重视教育,我们也招募大学生志愿者,假期来当地举办免费辅导班。试行几次后,今年就有很多家长报名,这种利用我们自身的优势来惠及当地,我觉得效果很不错。
每天都要记录工作和巡视内容与盗猎者对峙不退缩
时间新闻:在巡护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盗猎者?
王春丽:2017年夏天一个晚上,我们日常巡逻,发现一个可疑的车辆停在保护区核心区的青年坝水域附近,车里还有高压气排枪的配件。我们就赶紧向保护区管理局反映,突然盗猎分子就从芦苇荡里出来了。当时有人说他身上可能有枪,让我警告就差不多了,但我就上去说不让他离开,因为很多人觉得我们就是挂个名,不敢真刀真枪上,所以不能退缩,如果退缩了,接下来的管理就会很难。
最终我没拦下他,走之前他还对我们说,他要是出了事,我们都跑不了。因为觉得他可能会回来捞枪,我们最后在芦苇荡旁边守了一夜。后来警方找到了丢下的枪支,并且把他给逮捕了。
时间新闻:那天晚上守夜的时候会害怕吗?
王春丽:说实话那天晚上特别难熬,我现在还记得那天凌晨四点三十八,太阳升起来的时候,亮光出现,你能看清周围的情况后,心里就稍微安稳了些。因为在晚上的芦苇荡,你基本上看不到周边的情况,但总有风吹过来,总有鸟在扑腾叫,这让你感觉有人通过芦苇荡在靠近你。
我身边的巡护队员,都是有家有室有老有小的,当时我就想他们一定不能出事情,如果他们出事了,我就感觉好像是因为我破坏、拆坏了一个家庭。幸好那晚盗猎者没回来,一切风平浪静。后来他被警方拘捕了,但我觉得他应该感谢我们,现在我还这样想,因为一旦他打死了那两只天鹅,他会罪加一等。
时间新闻:现在盗猎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王春丽:起初我们去捞渔网,因为有一些水鸟要潜到水下捕鱼,不小心就钻到地笼或者渔网里,被困在里面就出不来溺水死亡。还有就是打野兔、野鸡,在玉米外涂上毒药来毒鸟。
现在通过巡逻管护,以及宣传教育等等,盗猎的行为已经减少很多,村民们也逐渐有了不能抓野生动物的观念。
我们日常工作有徒步和开车去巡逻,每天都会去用望远镜观察鸟类数量,还有与生态移民的村民沟通,与当地政府部门配合协商等等。我们的巡护面积面积是175平方公里,2017年我们一共八个人的巡护队,配合主管部门查获600多次违法违规事件。GPS系统显示,这支只有8个人的巡护队已经走完了4万公里的路程。
在保护区内观测鸟让世界知道中国也在积极保护生态
时间新闻:从什么时候开始对生态保护产生兴趣?
王春丽:我会做生态保护,对野外感兴趣,最初就是出于好奇,想要探索了解,但随着你对野外、对生态的认知越来越多,你会觉得责任也就越来越大。
我老家位于河南商丘,在那里根本没有保护区,如果说考古可能我们多少知道些,但生态保护,像保护熊猫、大象等,那时我根本意识不到这个事情,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去保护。
我在云南读大二时,那时去紫溪山实习观察鸟类。那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野生的鸟,它们在山上一起鸣叫,声音让人非常舒服。而且在晚上的山顶,它不像城市,没有那么多灯光,然后你抬起头就能看到满天繁星,特别亮,真的是一闪一闪好像在眨眼睛,特别美。那个时候,我就真正的开始喜欢上大自然。
时间新闻:毕业后如何考虑会投身到生态保护这个行业?
王春丽:当时研究生毕业后,我就准备找工作。发现很多都是国外的机构在中国做生态保护,而且都是中国人自己在里面工作,但最后成果展示出来是国外的机构。
我就考虑,在世界上说起中国,很多都是中国人买象牙制品、买动物皮毛做成的衣服,没有太多正面的东西呈现出来。所以,我就想选择一个国内的机构去做些事情,不应该让世界上的人说起中国时,都只有我们贩卖野生动物的报道,我们也在积极的保护。
时间新闻:家人对你这份工作怎么看?
王春丽:我母亲之前一直不知道我的工作具体是什么,我也不给她讲,因为我家那里没有什么保护区,所以也讲不明白,然后过年回家她就问我是不是在干传销。
今年年初,持猎枪盗猎的那个事情被我们基金公众号发出来后,我妈看到后就给我打电话,说不干了,赶紧回来。当时隔着电话,她很激动还哭了,说女儿在外面做这个危险的事情,自己很心疼。
为了安慰母亲,我就给她讲好的事情。比如我说你家姑娘手底下有十几号人,我都是指挥,不用亲自冲锋陷阵等等,但是像平时和村民沟通受了委屈,在协调管理工作上遇到难处,我就不给她说。
尤其是这次我们基金会两个理事马云、马化腾给写了一封庆祝信后,我告诉母亲说这工作还是蛮好的吧,中国首富都给我点赞,你看不是传销吧。现在她会放心一些,但还觉得我这工作太辛苦。
保护内的丹顶鹤只要用心没有做不成的
时间新闻:对于野生动物而言,你们是旁观的记录者,不介入它们的生活。你平时是怎么做的?
王春丽:我们会刻意跟野生动物保持距离,因为这里大部分是迁徙鸟,途中会经历很多地方,飞很远的路程,所以一定要让它意识到,它不能跟两条腿站立的人特别亲近。如果我们对它特别好,它就会觉得长成这样的都对它没有威胁,这样在迁徙途中,如果有人想要抓捕它们就会很容易。
举个例子,在日本丹北海道附近,就有一个丹顶鹤的种群,因为当地人投食,最终导致它们都不会迁徙了。这就完全丧失了它们动物的本性,你应当尊重动物的习惯,不能因为喜欢或者如何,就把它占为己有。
时间新闻:第一次见到野生的保护动物什么感觉?
王春丽:向海保护区的记录里,在2007年以后就已经没有野生丹顶鹤在向海繁殖的记录。刚开始,我们当时的目标是三到五年之内,要实现野生丹顶鹤的繁殖回归,没想到这个而目标一年就实现了,我感觉很不错,这说明政府的生态移民和综合整治是有效果的。
当时第一次见到丹顶鹤,我都被震撼到了。看到它站起来伸直脖子比人还要高,然后张开翅膀后那么大,你就觉得自己在它面前好渺小。它就靠一双翅膀,从最北边飞到最南边去越冬,每年夏天再回来。咱们跑到南方还得坐火车,而它就靠自己身体机能就完成了迁徙。
时间新闻:你进入向海保护区一年多的时间,有哪些转变你觉得印象深刻?
王春丽:我们一名巡护队员,以前他家就住在水边,曾经打鸟捕鱼。就在今年春天的时候,有一天他突然就抱着一只大雁跑回单位,很着急说这只大雁中毒了,已经给它打了解药,但放在野外可能不行,就赶紧抱了回来。
那时他满头大汗,但是却把鸟保护的特别好,生怕折到它的翅膀。在这里你就能看出,在受到这份工作的熏陶之后,他在变化,从以前捕鱼打鸟,到现在能够为拯救一只鸟疯狂往回赶。他的这个转变,我就更加会相信,只要你用心去做一件事,没有做不成的。
现在当地村民也看到随着生态的恢复,当地风沙减小了,也开始慢慢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向海地区的生态保护肯定离不开当地人,而我们则是要将更多的力量团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