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享精彩网络共建幸福松原
本报记者张红玉
100天、11项系列活动、100余万人参与……7月至10月,松原人在网络上分享了由市委宣传部、市互联网信息中心精心举办的全市首届网络文化盛宴。
在11项主题活动中,通过募捐拍卖书法美术作品的方式共筹集善款65100元,捐助32名贫困学生,评选出松原好人5名,收到青少年网络征文386篇,“全媒体走松原”发表视频和图片新闻300多篇(件),征集到19部网络“微电影”和33件公益广告作品,吸引732名歌手参加网络歌手大赛……全市首届网络文化节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众多网民参与,为松原网络文化建设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活力,有力推动了我市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打造网络文化建设品牌
为将首届网络文化节办成经得起时间考验、经得起群众评判的品牌文化活动,市委宣传部和市互联网信息中心多方征求意见,精心设计活动载体,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将网络文化节办成助推全市文化繁荣发展的平台、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空间、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阵地。
活动中,主办方注重发挥网络的主体作用,本着党政主导、网站承办的原则,11项系列活动分别由网站或政务微博承办,引导各部门尽其能、用其力、施其才、有作为,进一步增强了网站的自身活力,取得了较好社会效果。同时,主办方非常注重突出网民的互动参与,早在4月初,组委会就通过各网站向网民征集首届网络文化节的意见和建议,共收到热心网民476条建议。5月,组委会开展了网络文化节主题征集活动,接到网民设计的文化节主题近百个,最终确定了“共享精彩网络共建幸福松原”的主题。在接下来的“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少年网络主题征文活动、松原名家书法美术作品筹拍捐资助学活动、“情缘E线牵”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单身青年七夕交友联谊活动、“松原好人”评选、“唱响松原”网络歌手大赛、“美丽家园·德润松原”微电影公益广告大赛等活动中,共有近百万网民参与了活动,确保了社会影响力。
活动期间,光明网、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等网站都转发了我市举办首届网络文化节的消息,通过百度以“松原市网络文化节”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5310条结果,取得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度和支持度,达到了预期效果。
培养和挖掘文化人才
全市首届网络文化节启动后,网民的参与热情高涨,优秀选手不断涌现,精彩作品不断推出,网络文化节成为培养和挖掘文化人才的新阵地。
此次网络文化节,活动形式新、范围广、影响深,各年龄层次的网民都参与到适合自身的活动之中。“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少年网络主题征文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386篇,产生了《梦想的答案》《我的梦,中国梦》《谁的青春不奋斗》等一批优秀作品。“唱响松原”网络歌手大赛吸引参赛选手732名,收录歌曲近千首,选择了50个优秀曲目在大赛专区进行了展播,发掘了孔柏婷、黎丹丹等一批优秀的网络歌手。“美丽家园·德润松原”网络微电影公益广告大赛征集到19部网络“微电影”和33件公益广告作品,全部上传到网络专区进行展播。长岭县影视爱好者霍长清带领他的团队拍摄的微电影《引松风波》《陪读》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和二等奖,著名剧作家何庆魁的儿子何树成自编自导自演的微电影《装》获最佳导演奖。
探索网络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此次网络文化节,主办方本着“闯路子、出特色、有影响”的思路,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对网络文化产品生产机制进行了有益尝试。通过首届网络文化节这个平台,聚集了一批热心网络文化建设的文化传媒公司、信促会企业和网站,锻炼和成长了一批网络文化建设专门人才,初步探索了网络文化项目征集、宣传推广、人才作品后续开发这条生产链,这对我市网络文化建设和网络文化产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首届网络文化节让人们看到了松原蕴含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作为有着丰厚历史文化资源的城市,我市的历史文化、民族音乐、民族文学等传统文化优势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广阔前景,如辽金历史文化、伯都讷文化、郭尔罗斯蒙古族文化的一些文学作品,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加以传扬。满族新城戏、郭尔罗斯蒙古族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遗产,都存在着巨大的商业潜力和价值。相信随着网络文化节的不断举办,我市网络文化产业必将迎来温暖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