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伴夕阳——记吉林铁路老年大学书画指导教师刘华先生

15.06.2015  12:15

  刘华,1954年出生于吉林市,自幼爱好书法、绘画。他天资聪颖,悟性强,1972年下乡时,凭一幅油画作品《毛泽东》,考入了吉林师范学校美术班。毕业后一直从事少儿和老年美术教育工作,曾任船营区第十七小学高级美术教师。由于他在美术教育中的突出表现,2000年获陶行知艺术研究会优秀园丁奖,并连续多年获沈阳铁路局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1990年,刘华在吉林铁路分局教师进修学校任美术教研员期间,吉林铁路分局成立了老年大学,因没有书画教师,经过领导再三动员和鼓励,他终于怀着忐忑的心情走上了讲台,谁知这一讲就是25年……

 

  25年来,无论寒暑雨雪他都风雨无阻。在与老年人接触中他发现,他们从紧张的工作环境中退下来后,大都有闲暇的寂寞和无所事事的失落感,他们需要理解和尊重。因此在课堂上,他尽量创造和谐宽松友善的氛围,与老年人互动,多肯定他们的进步,使老年人在老年大学里,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愿望。

 

  老年人学书画要比青少年困难得多,他们不仅要克服身体衰弱带来的不便,还要克服智力减退的困难。看到耳聋的老人戴上助听器,行动不便的老人坐轮椅来听课,刘华十分感动,也使他对艺术的魅力有了新的认识,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理解。老人们的执著追求深深地感染了他,也更加坚定了他为老年教育事业奉献的决心。他从单纯地教授书法、绘画,逐渐升华为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融,学员与老师之间也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兄弟关系。许多学员还经常到他家登门求教,逐渐成了老年朋友的贴心人。

 

  在教学实践中,刘华逐渐摸索出了一套适合老年教育的灵活独特的教学方法:

 

  一是化整为零法:指导学员在作画过程中,不急于求成,如山水画,要先画近景,再画中景,最后画远景。画荷花要先画荷叶,再掌握画翻卷叶的技巧,然后画花、画蕾。这样将画面分解开来,可降低画整体画的难度,增加初学者的信心。   

 

  二是合理取舍法:在临摹绘画作品时,可根据自己的喜爱,将精彩的内容留下,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删去,这样既可以使学员抓住重点,又可提高审美观,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员照葫芦画瓢。

 

  三是户外写生法:每年春秋两季他都带领学员到山水秀丽的景区和风光如画的原野去写生,指导学员怎样取景,这既能提高学员的观察能力,也能提高学员的造型能力,又可愉悦性情,增强学员对绘画艺术的兴趣。

 

  四是复式教学法:老年书画班的特点是学员的年龄参差不齐,年龄最小的50多岁,最大的90岁。接受能力不同,学员也不是一次性就学,而是陆陆续续地来。为了满足不同学员的渴求,他一改统一上大课的方法,采取一节课讲几个内容,分别指导,使老学员有所获,新学员有所得。

 

  在书法教学中,隶书以汉碑《曹全》为主,行书以《兰亭序》《赤壁赋》为范本,主要方法是课堂演示,从驾驭笔法、墨法、章法、技法基础开始,结合作业点评,加之耐心指点,学员进步很快。

 

  此外,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还搞了一些辅助设备和电化教学设备,使学员能更直观、更简便地掌握绘画技巧,从而提高艺术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刘华先生精心的努力下,吉林铁路老年大学书画班不仅绽放出一朵朵灿烂的智慧之花,而且结出一颗颗丰硕的艺术之果。25年来,吉林铁路老年大学书画班先后举办书画展38次,展出作品2000多幅,还组织了29名学员的个人书画展,有25人参加了全国书画展,61人次获奖。不少学员已经成为小有名气的艺术家了。在这骄人的业绩中,无不渗透着刘华先生的辛苦与汗水,他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耐心和毅力,使老年人的梦想成真。

 

  今年是62岁的刘华先生从事美术教育工作40年,也是从事老年书画教育工作25周年。他正筹划着6月21日在吉林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一次师生书画联展,他的主张受到了老年书画班朋友们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参与。相信这次师生书画联袂展出,一定会别开生面,不同凡响,也一定会激励更多的老年人,与艺术相伴,拥有充实的晚年。戴景新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