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经开区打造创新型开发区做足“乘法”倍增活力

14.12.2015  08:33

  李景辉

  11月28日,两架轻型运动飞机在吉林经开区创新产业园正式下线,拉开了江城通用航空产业大发展的序幕。这是吉林经开区坚持创新发展的又一亮点。

  自2009年晋级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吉林经开区始终抓住“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推进产业创新、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区域经济增长强劲、活力倍增。

  产业创新,构建起独具特色产业体系

  晋升国家级开发区以来,吉林经开区放眼国内、国际市场,按照产业规划蓝图构建精细化工、生物化工、新材料、医药食品、现代物流主导产业,通过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迅速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主导产业体系,产业园区化、集群化、链式化特征明显。区内企业中,吉林康乃尔化学公司为全球最大的苯胺生产企业,吉林化纤集团是亚洲最大的腈纶生产基地,吉林燃料乙醇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基地,吉林众鑫化工集团拥有世界第一套乙氧基醇醚装置和世界第三套、国内首套异戊烯醇装置……在吉林经开区80户规模工业企业中,产值超亿元企业有54户,纳税超百万元企业有65户,为吉林经开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吉林经开区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产业创新步伐继续加快。吉林市航空产业园建设,为吉林经开区产业创新搭建起一个大平台。今年10月9日,江苏宝利国际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与吉林经开区签署了宝利国际航空产业园项目框架协议。11月4日,宝利国际决定落户吉林市航空产业园,计划建设俄罗斯DV400活塞式发动机研发生产、发动机维修改造、直升机展销及航材项目,并引进米-34和卡-32型直升机组装制造项目。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P750整机制造、零部件国产化、综合性运营基地项目,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空客直升机生产线、公务机维修基地等项目,已经签署相关协议,计划落户航空产业园。

  此外,位于吉林经开区的吉林保税物流中心计划今年年底完成验收并封关运行,将有力拉动江城及周边地区进出口贸易发展,促进跨境电商、航空物流新业态快速成长。

  科技创新,打造决胜市场的竞争优势

  近年来,吉林经开区立足区域特点,实施鼓励自主创新、培育创新载体、创建创新体系、完善创新服务、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工程”,有力推进了企业科技创新蓬勃开展。

  出台了《吉林经开区科技创新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吉林经开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区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比例已超过1%,高新技术企业科研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接近5%,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已成为全区共识。

  通过实施“五大工程”,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十二五”期间,经开区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近200项,获得资金支持超亿元,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

  ——2万吨无溶剂法异戊烯醇、5000吨碳纤维原丝、硝基苯高效催化加氢制备苯胺3个项目列入省“双十工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抗起球腈纶纤维等37项成果获得市级以上奖励,聚酰亚胺纤维等一批国际领先或填补国内空白的科技成果成功实现转化。

  ——创建了省级碳纤维及其制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了集研发检测、产品展示、信息共享、企业孵化、产业融资为一体的碳纤维公共应用研发服务平台,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了化学原料药(医药中间体)产业基地,目前正在申报认定省级特色产业园区。创建了吉林省精细化工中试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此外,吉林经开区还建有各级各类研发机构30个,其中3个通过国家级认定、11个通过省级认定,16个通过市级认定。

  ——与国内一流的科研院所、高校交流合作日益紧密。中科院宁波所与高琦公司联合开发的“低成本热塑性聚酰亚胺”、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与正业生物公司联合开发的“猪三联活疫苗”、吉林大学与康乃尔化工联合开发的“聚苯胺重防腐涂料”等项目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突破。

  科技创新,为吉林经开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增添动力。老国企吉林化纤集团焕发出新的生机,今年,传统产品粘胶长丝销量同比增幅可达10%,新产品碳纤维原丝出口到俄罗斯。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户数达到38家,总产值已由2010年的57亿元增长至目前的近200亿元,年均增速56.8%。

  机制创新,放大积极性创造性

  近年来,吉林经开区管委会大胆改革创新,按照效率优先的原则构建全新的运行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吉林经开区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环卫、绿化、美化、亮化任务的市政公用局只有10个人。这么少的人管得过来吗?吉林经开区采取的方式是花钱买服务,市政建设、绿化美化工程、路灯维修维护等工作全部按照市场化运作,区里提出标准,由专业公司分别承担相应任务,按合同支付费用。

  在机构设置上,吉林经开区不求与上级机构一一对口,一个部门与上级多个部门对口,一名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凡是能“社会化”的,一律“社会化”。这种模式带来的不仅是办公效率的提升,同时也使管委会干部队伍养成了市场化的思维方式,懂得尊重市场,按市场规律办事。

  对招商干部考核,吉林经开区创新性提出历史评价法,不仅对当年招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还要对以前引进项目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考核,引进项目建设进度慢,投产后效益差或关停都要减分。这使得干部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更加注重项目质量。

  在吉林经开区,各行政后勤部门干好本职工作,只相当于干了一半的工作,因为吉林经开区实行行政后勤部门与招商部门“捆绑”的工作机制,一个招商引资部门与两三个行政部门“捆绑”在一起,共同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任务,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投资促进六局引进乾力化工有机硅单体共沸物项目,体现出了捆绑部门共同推进项目的合力。科技局帮企业争取科技专项资金,国资局帮企业解决建设资金紧张的难题,安监局监督指导项目安全施工——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满足企业需求。

  全新的工作机制,形成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合力,从2009年到2014年,吉林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从53亿元增长到106.8亿元;工业产值从160.7亿元增长到320.8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从1.1亿元增长到5.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