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颁布实施
12.04.2017 22:56
本文来源: 文化厅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全文共六章三十二条,包括总则、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保障措施、法律责任和附则。《条例》中指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代表性项目相对集中的区域应当实行整体性保护,有计划地开展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保护名镇、老街、传统村落原貌和原住民生活形态。对具有生产性技艺和社会需求,能够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代表性项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扶持和引导,实行生产性保护,使项目的核心技艺在生产实践中得以传承。该条例立足吉林省保护工作实际,充分凸显吉林的地方立法特色。
吉林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十余年来,取得了显著的工作成效。现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4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43项。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36人。目前,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平台建设稳步推进。2017年1月,吉林省公布了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41个,其中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7个,省级生产(经营)性保护基地3个,省级展示传播基地2个,省级研究培训基地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28个。
《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出台对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进一步推动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规范化、法制化进程,提升保护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弘扬吉林省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发挥积极重要的作用。
本文来源: 文化厅
12.04.2017 22:56
2018年吉林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省博物院举办
2018年吉林省“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文化厅
省文化厅召开2018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
5月16日,省文化厅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文化厅
省文化厅传达贯彻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精神
5月14日,省文化厅召开基层党组织书记会议,文化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