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深改实施意见在科研工作者中反响强烈
11月6日,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涉及科技管理体制、科研体系和激励政策的就有15条之多,力度之大,影响之广,前所未有。连日来,全省科研工作者倍感振奋,摩拳擦掌,他们说:“不大干一番,都对不起这好政策!”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宣明表示,我省非常重视“吉林一号”卫星的发展,这次又在《实施意见》中特别提出了推进小卫星产业化,对于他们是巨大的鼓舞。长光卫星公司作为我国第一家从卫星设计到遥感应用服务的全产业链商业公司,所研制的“吉林一号”卫星摘取了我国航天技术多项桂冠,这将带动我省光学、机械、光电传感等高端制造业及新材料、信息技术等相关行业集群式发展,对加快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意义重大,航天信息产业将成为支撑我省经济发展的新型战略产业。他说,“十三五”期间还将陆续发射“吉林二号”、“吉林三号”等系列卫星,以“吉林”星群为核心,长光卫星公司立志打造一个“吉林”航天信息产业平台,使我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入“航天信息+互联网+”时代。这个“吉林”平台不仅仅是一个面向大众需求的互联网增值服务平台,同时也是一个面向“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航天信息应用孵化平台,吉林省的公众形象也将实现由农业大省向科技大省、科技强省转变的完美升级。
吉林大学科技处专利部部长冯丹纯介绍,吉林大学每年申请的专利都在1000个左右。意见的出台将对学校科研起到巨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首先,专利处置权落在吉林省后,将缩短审批时间,更有利于科研人员和企业抓住市场时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其次,部分科技成果的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全部下放后,将提高教师将专利转化为生产力的积极性,对提高专利维持时间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此外,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比例,采取现金分配,除了提高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外,还将鼓励教师将科研方向调整到吉林省内的中小企业,切实解决他们的技术难题,科研方向将更“接地气”。
《实施意见》还提出要“支持中科院长春光机所、中科院长春应化所建设国家重大创新基地。”近两年来,长春应化所大力实施优势成熟科技成果从省外向省内转移战略,在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已成功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建成和在建多个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其中在长春高新北区搭建了吉林省化工新材料重大科技创新基地,目前一期建设工程已取得阶段性进展,新建和在建建筑物7栋,总建筑面积50211平方米,包括3栋专用技术平台、2栋通用技术平台和先进材料孵化大厦(在建)及科技服务中心。一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项目已陆续进驻。
长春光机所的贾赞东,属于已经率先迈向企业化之路的科研人员,如今身兼长春星锐智能化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的他认为,《意见》中提出的科研人员职务发明成果在省内转化所获净收益,以不低于70%并且上不封顶的比例奖励给科研人员,这对我省科研人员来说是一大利好,将鼓舞他们创新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他希望,能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实施办法和细则来规范落实该政策,促进发明成果以合理的价格转化,也让科研人员真正获得实惠,让好的政策能更好地落实,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
《意见》中提出,推动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省科技厅条财处处长王宏介绍,根据年度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调查工作数据显示,2014年我省50万元以上大型科研仪器526台,设备原值共计5.97亿元。若能提高这些科技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促进共享公用,对于引领科技创新、避免资金浪费、培养科技人才等都有极大地作用。对于科技型企业,尤其是初创企业、小微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将是一大利好。
《实施意见》提出了推进农业技术创新。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兴宏告诉记者,作为全省农业科技创新主力军,省农科院按照商业化育种要求,以我省玉米、水稻两大作物为突破口,在全国农业科研单位中率先打破了所与所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自立门户、各自为战的局面,今年初组建了玉米、水稻两大作物科研联合攻关团队,实现育种、栽培、植保、耕作等系列的、配套的联合攻关。团队聘请院士做学科带头人,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旨在发挥多学科互补优势,培育大品种、凝练大成果,解决全省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品种和技术更新换代问题。在科研机制创新上,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里相关政策,将成果转让净收入的70%一次性奖励给完成人或团队,将育种家单品种纯利润提成比例由5%提高到20%,或者按销售量提0.2-0.3元/斤,上不封顶极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积极性。
记者 刘怀 李双艺 董杰 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