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政协精准扶贫:扶在点子上 帮在心坎里
“比非常满意还要满意。”看着8头小猪崽从2016年初长到年底的200多斤,吉林省农安县东好来宝村贫困户刘金哲觉着脱贫有了指望,要把心里高兴的劲儿痛快地说出来。
东好来宝村是吉林省政协包保的扶贫重点村。一年下来,村里修了路、通了电、喝上了放心水、住上了新房子、村小变成中心校、村头扭起了大秧歌……
“这变化掰着手指头都数不过来。”刘金哲对省政协的包保帮扶一个劲地赞。
扶贫扶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靠的啥?
“扶贫要形成合力,还要精准发力,更要落实有力。”吉林省政协主席黄燕明先后4次到长春市和农安县就脱贫攻坚进行督导、调研,并亲自帮助贫困户制定扶贫计划,研究帮扶项目。
17个项目落地生根
“东好来宝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基础设施差、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村集体经济就是个零。”提起这个“老大难”,农安镇党委书记周德库也挺无奈,全村600户,有62户贫困户。
生活在村里的刘金哲体会最深,“村里的电线线路老化,刮风就停电。电压不够,用电农机具根本用不上。”
2016年秋收,村里比往常要晚。“接连下了点雨,门口地里全是泥,农机是进不去出不来。”刘金哲说。
“苦熬不如苦干,发展养殖业,也能增加一些收入。”在贫困户刘永力家调研时,黄燕明详细了解致贫的困境,帮忙出主意。
为了做好脱贫包保帮扶,吉林省政协成立了专门的脱贫包保领导小组,多次到包保村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力求把基层的贫困情况摸清,解决好“帮扶谁”“帮点啥”的问题。
2016年年初,吉林省政协召开脱贫包保工作协调推进会议,邀请省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9个省直职能部门为贫困村脱贫出主意想办法。
吉林省政协整合各方资源,最终确定了三大类17个项目:农机合作社、温室大棚、绿色农产品基地等产业发展类6个,电力、水利、交通、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类7个,文化广场建设、村部改造等环境改善类4个。
“要是看着指标搞脱贫,有三个项目落地就能交卷了。这么多项目要干啥?这是要给村里来个360度升级。”周德库说,要脱贫,更得要发展。
目前,省政协已协调部门资金3000多万元,17个具体脱贫项目进展顺利,危房改造、文化广场、村部建设、打井等项目已经完工。
如今,村民邵树侠一家趁着入冬前搬进了新家。“原来的木制门窗都已经七扭八歪的关不上了。”邵树侠说,从露天的土坯房搬进了砖瓦新房,感觉换了生活。
东好来宝村也有了自己的农机合作社,收割机两台,打包机、免耕机各一台。“大伙认这大机械啊。”刘金哲说,在春耕和秋收两季对外出租作业,还能增加村集体的收入。
“有希望,也就有了干劲。这帮扶来得贴心,实在。俺们贫困村不靠碰国家的‘瓷’过日子,借着帮扶的力,未来自己能干得更好。”周德库说。
书记驻村支部入户
“扶贫真干事。”当东好来宝村村民为张士成老人送行的时候,纷纷说出这样的话。陈铁文知道大伙接纳了他。
2016年1月,吉林省政协研究室信息处副处长陈铁文入驻东好来宝村,成为村里的“第一书记”。
2016年5月份,83岁老人张士成没了老伴,独自守在土坯房里。土房墙体已经下沉,西北角开始坍塌,又正赶上6月的连雨天。老人需要转移,却又不同意去敬老院。
经过反复沟通,老人给了陈铁文一个并不确定的地址,说想回河北老家。老人几十年都未曾与老家的亲属联系过,陈铁文经过周折竟然成功帮老人找到失散的亲人。
老人回乡那天,陈铁文还带头筹集了2000元路费给老人。这事对村里人震撼很大。
大项目惠及家家户户,小帮扶精准到人。吉林省政协机关选出10名处级干部为驻村包保干部,下派两名“第一书记”到贫困村任职。同时,将所包保贫困村的贫困户分解到机关14个党支部,明确帮扶责任人,签订帮扶责任书,并制定一户一策的帮扶计划。
“不脱贫,不收兵”,陈铁文在扶贫工作上特别敢冲。
“别说是不是‘刁民’,咱们得看事,确有问题就得解决。”在镇党委扩大会议上,针对有些干部说两户“刁民”因供水不好上访的事,陈铁文站出来提意见,让镇上重视这个问题。
“大伙都说坎上的水好,我们就去化验,最终把水井从坎下移到了坎上,让村民喝上了放心水。”陈铁文说。
刘金哲属于提案委党支部的包保对象。省政协提案委委员鲁沿坪听说刘金哲腿残疾,不辞辛苦几次专程到家里帮助治疗。鲁沿坪是名医生,正好发挥专长进行帮扶。
“如今,腿有些知觉了。新年前,鲁委员来给我治腿,临走还给扔下2000元。”刘金哲颇受感动。
截至目前,省政协机关干部先后35批次到贫困村开展了包保帮扶工作,省政协机关和政协委员为贫困村和贫困户提供的帮扶钱物合计人民币88万元。
“以往扶贫是‘大水漫灌’,‘被脱贫’现象普遍存在。”陈铁文说,如今,在精准识别的基础上做好分类施策,按不同致贫原因做好差异性帮扶成为硬要求。
建言帮扶督查同步走
“省扶贫办的领导来电话,请我一同调研。”吉林省政协委员冯堤和省扶贫办领导再一次来到长岭县串坨子村。冯堤写了一件关于该村养羊产业扶贫模式的提案,引起了省扶贫办的重视。
近两年来,扶贫问题的调研和建言成了省政协工作的热点。去年,吉林省政协还在组织调研的基础上,召开了咨政协商座谈会,邀请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基层代表,以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吉林省“西部少数民族乡镇精准扶贫”的话题建言献策。
“各位委员,涓流共汇,足以涌成江河;绵力齐聚,定能众志成城。让我们携起手来,帮助贫困群众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省政协还面向全体委员发起参与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倡议书。
如今,一个有200多名委员的微信群“吉林省政协委员之家”成了教育扶贫的主战场。
“我们把贫困学生的情况编号,发到微信群,供委员认领,形成一对一助学帮扶对子。”陈铁文介绍说,孩子的信息一发出来,委员们开始在群里“抢孩子”。目前,东好来宝村的近十名贫困生已经获得8万元的资助。
2016年7月,13名港澳委员调研组不远万里,来到农安县的贫困村调研,为贫困村解决实际困难。目前,先后有百余名省政协委员到贫困村进行包保帮扶。
“扶贫的好政策到底落没落实,政协得开展好监督性视察,持续发挥作用。”黄燕明说。
东好来宝村的大棚建设就经历过这样的监督视察。国土厅批复给村里的300万元日光大棚项目,村里想建成冷棚。
“一只凤凰,不能变成了麻雀。”陈铁文说,正好赶上政协委员到村里调研,听到这个规划,就有委员站出来了。
“高大上的暖棚项目配套下来,四角落地,多好的事。错过这个项目,以后就再难有机会建暖棚了。暖棚一年出租就一万元,种菜一年收入至少六七万。冷棚建设成本低,以后划拉点零钱就能整。”听政协委员分析得透彻,村里也就放弃了原计划。
“只要适合当地的,我们就不遗余力地推动落实。”陈铁文说,扶贫政策落地“歪”了,眼下是造福,将来可能就是“造孽”。在陈铁文看来,政协委员善于建言,敢于监督,跳出扶贫谋脱贫,扶在点上,帮在实处,方能为人民群众交上一份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