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失信者黑名单曝光 让“老赖”无处藏身
失信被执行人,俗称“老赖”,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24日上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通报了将失信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实施信用惩戒的工作情况,发布30起执行案件失信被执行人典型简要案例,这些失信被执行人,将被予以信用惩戒。
全省共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7066条
全省法院贯彻落实最高法《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和相关通知,进一步强化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流程管理,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 作,严格标准,有序推进。严格落实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退出机制,对全部履行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并经申请执行人 确认履行完毕的、人民法院依法裁定终结执行的都及时予以屏蔽。
省高院执行局针对相关问题,要求各级法院在认定失信被执行人时,要严格按照规定作出决定书。在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时,要注意区分不同情形,对于 一个执行案件中有多个被执行人的仅录入失信的被执行人本人的信息,对于其中没有失信情形的被执行人不得录入;对于在一个执行案件中有多个失信被执行人的要 分别录入。要充分保障被纳入失信名单的被执行人的救济权利,对被执行人认为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错误,申请法院纠正的,法院应认真审查其提出的理由, 经审查认为理由成立的,应当作出决定及时予以纠正。
榆树市法院截止2015年5月底,共将403个失信“老赖”纳入了失信名单,纳入后有74人迫于舆论和惩戒的压力,全部履行了义务,占纳入总数的 18.36%,收到了明显效果。截止2015年5月31日,全省共录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7066条,其中有507人自动履行了生效裁判文书确定的义 务,自动履行率为7.18%。
限制出行等方式 迫使“老赖”履行义务
全省法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录入到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统一向社会公布,同时,充分运用公众媒体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公开曝光,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的公众舆论压力,促使被执行人主动履行义务。
省高院执行局要求全省各级法院在作出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决定书的同时,要将失信名单信息及时通报给当地土地、工商、银行、车辆管理等执行联动单 位,实现信息共享,使失信被执行人在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融资贷款、产权交易、乘坐飞机、动车、高铁、出入境等方面受到限制,迫使失信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义 务。
如通化中院制定定向通报制度,通过网络或以光盘等存储介质转换方式,将失信被执行人信息输送到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 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点对点”通报,使“老赖”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受到限制和挤 压,迫使其履行义务。
全省部分法院特别是吉林市船营区法院率先与长春龙嘉机场公安处建立联系,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报,机场公安处发现被执行人后限制出行,迫使“老赖”履行了义务,效果显著。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的实施,达到三个方面的效果:一是使市场主体充分掌握失信被执行人的失信情况,慎重或拒绝与其进行商业交易,充分发挥市场对失 信被执行人的制约和限制作用;二是使金融机构以及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在信贷、资质认定、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行政审批等方面对其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充分发挥 金融信用及行政管理对其制约和限制作用;三是使失信被执行人生存、经营空间受到最大限度的压缩,主动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
省高院作为吉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按照联席会议的要求积极参与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下一步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通过与有关信用惩戒部门互联互通,实施对失信被执行人的信用惩戒,有力推动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链接:执行案件失信被执行人典型简要案例
从公布的这30起典型案例看,具有以下特点:从被执行主体来看,自然人的18件,法人的12件。从案由来看,借款合同、买卖合同等纠纷案件23件, 劳动争议、工伤保险待遇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等案件7件。从案件标的额来看,10万元的7件;10至100万元的13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7 件;500万元以上的3件,标的额最高的为4556万元(含执行费用)。从时间跨度来看,3年以内的22件;3至5年的5件;5年以上的3件。
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将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等通报,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出境入境、乘坐飞机、高铁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