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十二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成就斐然
文化之于人,犹如阳光和水,启蒙心智,愉悦身心。
“十二五”期间,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文化的作用日益突显。5年间,我省积极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斐然,广大居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清音雅乐萦绕城乡。
自编自演展新风,农家院里笑声多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冬日的吉林大地千里冰封,银妆素裹。农村里普通农家的日子却温暖丰裕。
在乾安县严字乡君字村,正在忙农活的农家妇女安金平、刘立艳等听说有人来看她们的节目,立刻放下手里的农活,兴冲冲地聚拢到村里的文化大院。简单化了化妆、穿上演出服后,她们驾轻就熟地站在舞台上表演了一个又一个拿手节目,舞蹈、歌曲、表演唱……虽说她们的表演还略显粗糙,而恰恰是那稍显笨拙的动作和偶尔流露出的怯场,让人感受到了这些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精神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
君字村的农村文化大院是我省建设和扶持的9319个农村文化大院的缩影和代表,是我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和成果。近年来,我省对农村涌现出来的农民自发形成的文化娱乐大院进行了积极的扶持和引导,对每个大院给予了5000元的资助,以改善大院的设施环境和乐器、服装等,各市、县、乡镇文化馆(站)还对大院的文艺骨干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目前,小剧团大院、农民画等文化产业项目大院、养牛养鸡等特色产业经营大院,遍布全省,成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符合我省农村实际的一个重要文化阵地。
几年来,农村文化大院、农村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送戏下乡……一个个由政府主导的文化惠民工程在我省广泛而扎实地开展,文化、宣传、广电、新闻出版等多个部门齐心协力,各尽其职。尽管内容不同,项目有别,但最终都是聚焦基层群众的文化民生,为了满足农民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其基本文化权益,提升其整体素质。几年来,以文化惠民为主导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吉林大地蓬勃开展,成效卓著,全省农村面貌为之一新。
殿堂之上艺术高雅,民间大地乐趣繁多
——我省城乡群众畅享文化发展成果
近几年,在省城长春,每到周末,市内各大剧场都会同时上演多场不同门类的文艺演出,桃李梅大剧院的吉剧和二人转雅俗共赏,长春大戏楼的京剧专场古韵悠长,省交响乐团音乐厅的民乐和交响乐旋律动听,东方大剧院引进的国内外最新话剧、歌舞新颖时尚,应接不暇的各种舞台演出轮番登台,异彩纷呈。市民每个周末都可以沉浸在高雅艺术之中,度过一段精神充盈的休闲时光。
周末公益专场演出,是我省实施的一项文化惠民举措。为鼓励各大文艺院团和剧场面向市场和观众演出,我省对省直文艺院团和剧院进行补贴,降低演出票价,一方面提高了剧团的积极性,促进舞台作品直接走向观众,同时也锻炼了剧团,增加了演出实践经验,而最重要的是广大观众可以轻松便捷地畅享文化发展的丰硕成果。
城市的舞台流光异彩,农村的演出同样热闹非凡。对我省广大农村的观众来讲,足不出户就可免费观看各类演出已并不鲜见。冬战三九,夏演三伏。这是“为民服务第一团”省地方戏曲剧院民间艺术团常年“送戏下乡”活跃于农村演出的真实写照。无论严冬酷暑,民间艺术团都把最新最精彩的二人转、吉剧、歌舞等节目送到农村的文化大院、田间地头,甚至农民家的炕头上。欢快的锣鼓和粉墨登场的戏曲人物打破了农村的单调和枯燥,一成不变的日子随之变得活色生香起来。
“送戏下乡”是我省针对基层和农村地区观众实施的又一项文化惠民工程,该项活动已经连续多年列入政府“民生实事”,投入专项补贴给予支持和保障。活动开展以来,每年全省都有“省、市、县”20余家各级各类艺术团参与其中,完成4000余场的下乡演出。目前,这一大型公益活动已成为最受农民欢迎、最能活跃乡村文化氛围、老百姓最受益的文化项目。
城市低票价,农村免费——保障公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其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十二五”以来的五年内,我省在这方面做出了扎实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效果。
演出有剧场,活动有阵地
——文化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功能完备
剧院、博物院往往是一个城市的文化标志。其独具一格的建筑不仅是城市的一道风景,更是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十二五”期间,以长春为例,大众剧场、桃李梅大剧院、省交响乐团音乐厅、东方大剧院、长春大戏楼、省图书馆新馆、省博物院和省美术馆新馆、东北二人转博物馆等标志性的文化场所相继建设落成或重新装修,一流的环境设施,先进的文化功能为百姓提供了时尚便捷的文化场所,提升了大众的文化生活品质。
在构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过程中,我省着重发挥重点文化建设项目的带动作用,新建和改扩建一批文化场所,极大地改善了我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条件滞后、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在原有基础上,2011年至2015年10月,累计扶持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14个,基本实现全省乡镇全覆盖;扶持建设农村文化大院6819家,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全覆盖;扶持建设街道文化活动中心57个,基本实现全省街道全覆盖;扶持建设社区文化活动室800个,实现全省社区全覆盖;2014年启动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项目,目前已经扶持建设400个。
我省坚持把建立和完善面向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立足实际,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工作模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服务质量、水平和效能显著提升。
由省文化厅牵头,23个部门组成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正式成立,为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公共图书馆、博物院、美术馆、文化馆(群众艺术馆)和街道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文化活动室、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大院等公共文化设施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效果进一步提升。连续两年成功举办“吉林省农民文化节”、“吉林省市民文化节”,丰富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为推进全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目前全省依托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成立的秧歌队、舞蹈队、健身队共2625个,合唱团310个,小剧团290个;依托农村文化大院成立的秧歌队、舞蹈队、健身队共9400余个,演出小剧团602个,手工艺团队155个,对活跃城市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目前,全省有各级图书馆66个;各种类别博物馆115个;各级文化馆77个;有文化部门所属美术馆7个;全省文化共享工程基层网点10777个。
记者 孟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