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箕村的变迁——吉林省人民检察院帮扶龙井市大箕村纪实

29.01.2016  09:06

      隆冬时节,山雪掩映下大箕村格外祥和:田野里悠闲的黄牛、屋檐下金黄的玉米、红瓦橙墙的座座村居,还有带着火炕温度的袅袅炊烟……2016年元月之初,省检察院检察长杨克勤踏雪而行,走进这个远在龙井市的偏僻山乡,这已是他第三次来到大箕村。

      65岁的朝鲜族老人张英淑热情地上前,紧紧握住杨克勤的手,用生硬的汉语说:“终于见到检察长了,我就想当着你的面,说一声感谢的话。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是检察院帮我们圆了这个梦,我死都没有遗憾了……”她说话的声音哽咽起来。

      像张英淑一样有一肚子话想对检察长说的,还有更多的村民。“我们都是见证人,检察院帮大箕村这三年,真就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我们老百姓感谢党和政府、感谢检察院啊。”大箕村的村民逢人就说。

      远在深山的大箕村,为何与省检察院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三年来到底发生了什么?

      小山村绘出了“大蓝图

      2012年的春天,似乎来得比往年要早。大箕村的人们和往常一样,在万物复苏中,正忙着牵牲打垄,为春耕播种备忙。而对于远在长春的省检察院领导,这个春天,却承载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这年3月,吉林省委将延边州龙井市老头沟镇大箕村确定为省检察院的扶贫联系点,省检察院非常重视,把帮扶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帮扶事宜。成立了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和帮扶工作办公室,从各部门抽出精兵强将,专门负责这项工作,并建立起相应的工作制度,把帮扶工作纳入规范的检察工作体系。与此同时,在省检察院的带动下,延边州检察院、龙井市检察院确定了专人负责帮扶工作,形成了三级合力、检地一体的帮扶工作机制,为大箕村发展铺垫了扎实的组织基础。

      为摸清帮扶实情,省检察院派帮扶办工作人员到大箕村调研。远远地看去,山沟沟里,一条坑坑洼洼的颠簸土路伸向住户零散的村庄,一座座泥草屋横在村路两边……再深入村民中间,更了解到这里的实情:最让村民遭罪的是夏天,雨水一来,路泥泞得没法走;上游河道发水,没有桥,人回不了村,连学生上学都难;村民们祖祖辈辈到几里外的山泉挑水吃,年轻人嫌这里穷,纷纷走出山里,到城市打工去了……

      看到眼前这个现状,帮扶办工作人员深受触动,在省检察院积极协调下,州、市、镇、村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坐在一起,共同研究大箕村的发展大计。“大箕村虽然偏远,虽然贫困,但大箕村一草一木,都连着检察机关,我们有决心、有信心,让大箕村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这是省检察院的决心。

      随后,经过帮扶办公室认真筹划,各项涉及民生的帮扶项目一一启动。

      这年8月,为进一步了解大箕村现状,摸清帮扶项目的进展情况,省检察院协调省水利厅、省农科院等相关单位,共同到大箕村调研,从自然资源到人口结构,从水质水源到土壤成分,从近期帮扶到远景规划,几个方面相关人员一道,与村民代表共同研究制定大箕村未来发展规划,描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随后,省检察院又派出一名副处级干部,常驻大箕村,与村民一同研究发展项目,收集民生问题,共议该村发展方向。随后,省检察院还派出两名分管帮扶工作的副检察长,分别走进大箕村,与村里一道研究发展规划。延边州检察院、龙井市检察院的领导和帮扶工作人员,也多次来到大箕村走访调研,深入农户家中,送温暖、送项目,也送去了希望,共同为大箕村发展出谋划策。2013年11月初,省检察院专门组织召开“省检察院帮扶龙井市大箕村发展规划论证会”,提出帮扶工作要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结合,把大箕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板村、标杆村、示范村。在省检察院的协调调度下,省州主导、市镇主责、村屯主力的帮扶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全村102户504口人,当时村里是落后的三类村、‘问题村’,检察院帮扶后,路修上了,桥建上了,自来水喝上了,致富项目上马了,致富人才也成长起来了,泥草房变成了砖瓦房,我们村由原来的三类村变成了一类村,落后村变成了标兵村、‘精品村’。”村书记王萍的一席话,给大箕村的变迁描绘了一个生动的缩影。

      村还是那个村,模样变了

      2012年4月,省检察院帮扶之初,发现村民生活最需解决的是饮水问题,村民们喝的是水井或到数公里外的泉眼挑水喝,卫生条件难以保障不说,体弱多病的村民挑水存在困难。省检察院决定把帮扶工作首项选在农民的切实需要上。

      为此,省检察院多次与州委、州政府及水利部门多方协调,得到了省水利厅的大力支持。仅在调研的一个月后,投资130万元的饮水工程在大箕村破土动工。没过多久,村里的自来水工程顺利竣工,这项工程为该村四个自然屯每屯打了一口深度为70米以上的水井;铺设管网达5800延长米;管线深度2.2米,确保了防寒防冻;新建4个管理房,房内新建沉淀池,安装水泵、过滤器等设备,保证全村百姓都喝上了净化水。

      解决了饮水难题后,大箕村的贫困村民住着的泥草房,又成了省检察院领导的“心头病”。2013年9月至2014年间,省检察院协调180万元,为大箕村20户贫困户新建了砖瓦房,并统一安装塑钢窗、防盗门,加盖彩钢瓦、外墙粉刷橘黄色涂料等,同步完成水、电、装修各项配套工程,并争取相应配套资金对全村50户村民房屋进行修缮,确保贫困群众住上舒心房。

      姜柄植是村里的老党员,因夫妇身体不好,家庭十分贫困,泥草房年久失修,冬天漏风夏天漏雨。2014年,省检察院为她家新建了住房。“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我想都没想过,检察院对我们这么好,我做梦都感谢检察院。”姜柄植夫妇逢人就说。

      如今,大箕村104户村民已全部告别危房、泥草房,居所温暖舒适,再也不怕风雨侵袭。

      然而,让村民喝上放心水,住上舒适的房子,只是省检察院帮扶工作的开始,接下来,一系列惠民利民的帮扶项目都陆续展开。他们沟通协调省发改委,通过龙井市扶贫办,争取资金110万元修建村路,使该村达到了“户户通”公路的新标准。还为村路统一安装路灯,方便村民夜间出行。同时,通过协调龙井市农业局出资21万元,为大箕村统一铺设彩色围栏,使大箕村多了一道“靓丽”的色彩和安全的屏障。

      大箕村地处山坳中间,域内一条小河蜿蜒流过,枯水期河水量不大,但每到丰水期,年久失修的河道面对陡然上涨的水位根本无法招架,严重威胁着该村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省检察院急村民之所急,积极衔接协调省有关部门,将大箕村小流域治理工程纳入帮扶计划,争取资金110万元,修建防洪堤坝900余米,为村民们筑起一道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防护堤”。

      省检察院还在原有种植产业增收上下大力气。他们针对大箕村农机落后的实际,多次协调省农业部门,为大箕村划拨100万元农机补贴款,使大箕村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同时,他们还结合大箕村土壤和气候的实际,从省农业大学引进高产玉米种子,全村的粮食产量得到大大提升。

      大箕村的路变得整洁平坦了,房屋漂亮温暖了,网络通了,路灯亮了,大箕人的生活质量已经有了快速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有了色彩,也有了温度,暖了大箕人的生活,更暖了大箕人的心。

      换血生肌谋长远发展

      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在帮扶之初,省检察院领导就一再强调,他们帮扶过程中,既要积极“输血”,又要“善于”造血。为大箕村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谋思路,帮助村干部指明发展方向,帮村民选出一条治富的好路子。

      带动村民共同发家治富,就要有稳定的村班子。“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保持大箕村村班子稳定是扶贫包保的一项重要工作。”省检察院领导提出这样的要求。

      2013年春天,适逢大箕村村委会换届选举,龙井市检察院选派一名联络员,帮助选举纠风引路。不久,村班子顺利完成了换届工作,一批年富力强、积极向上的致富能手们被选举到新的村两委班子中,村里人都纷纷表示:这次选举最让人服气!

      为使新一届村委班子迅速发挥力量,同年6月,省检察院帮扶办工作人员,专程到大箕村与新一届村班子开展座谈会,为他们答疑解惑,加油鼓劲。村委干部们受到鼓舞,纷纷表示:一定会开足马力干工作,乘着省检察院包保大箕村的春风,在自己的任期内使村里大变样。

      然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些刚刚上任班子成员,纵有千般豪情,如果没有好的致富项目和可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也只能望洋兴叹。省检察院超前谋划,研究制定驻村帮扶工作方案,积极主动帮助村里寻找和引入致富项目,使帮扶工作变“输血工程”为“造血工程”。

      为实现大箕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使村民们不单单“靠天”吃饭,龙井市检察院通过市民政局争取资金90万元,为大箕村新建4个标准化暖棚,村民可以种植蔬菜水果创收;他们还通过市民政局,争取资金100万元,为大箕村新建300平方米牧业小区,围栏700公顷,大力发展延边黄牛养殖业。

      为使新一届村班子成员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省检察院驻村干部还积极带领他们到长春等地村办企业参观学习,听取致富带头人的经验座谈,多次考察中草药种植、飞鸡养殖等致富项目,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深入调研,村班子成员对大箕村脱贫致富充满了信心。

      2014年10月,经省检察院协调,派干部王利斌开始任驻村第一书记。他把大箕村当做第二故乡,住在贫困户的家里,了解社情民意。

      驻到村子,王利斌就开始不停歇地走访调研。因为机械化种植和围栏养牛等帮扶项目,解放了一些多余的劳动力,发展庭院经济是该村发家致富的增长点。省检察院看准了这一点,由驻村书记等人带领村干部先后七次去靖宇县考察调研。最后选定占地小、收益大的天麻种植项目。2015年春天,投资70万元的中草药“天麻”在大箕村正式安家,为大箕村发展庭院经济带来了希望。

      村书记王萍扳着手指说:“可别小看这个天麻项目,虽然只有3000多平方,今年秋天,第一茬下来就能收入80多万元,等明年第二茬下来,就能收入300多万元。”说完,王萍露出开心的笑容。

      扶持致富带头人,助推大箕村科技兴农

      徐方华是延边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研究生,2014年秋天,他怀着到农村创业的梦来到大箕村,开始实施他在大箕村的梦。一开始,他想利用所学的知识,用标准化暖棚栽培食用菌和有机蔬菜,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利用秸秆、玉米芯等物质通过发酵后栽培食用菌,食用菌糠是很好的蛋白饲料,可以发展养殖业,同时,畜禽粪便可以做成有机肥,利用菌糠发酵种植无土栽培的有机蔬菜。”小徐描绘出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

      创业之初,小徐遇到了各种艰难坎坷。大棚初建,水、电及道路问题还有待解决,生活居住条件也十分艰苦,他开始打退堂鼓了。

      王利斌得知小徐的情况后,立即协调龙井市检察院、市政府等部门,帮助小徐解决了三项电路及水房,又协调村里修了大棚前的土路,并不断地鼓励小徐:在困难面前一定要坚强。

      可创业艰难百战多,当小徐的食用菌即将创造出经济效益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山火吞噬了大棚,烧光了所有。这一次,小徐却没有打退堂鼓,因为在那场山火中,省检察院驻村书记、龙井市检察院的全体干警们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村民转移;为受伤村民支付3000多元医药费,并重新翻建被损毁的民房。省检察院还协调资金20余万元,帮助他重建大棚。

      “大火突袭,检察院的干警们都奋不顾身地保证大箕村的生命财产安全,第一书记安慰我、鼓励我,并协调资金帮我重建大棚。”小徐回忆说,“在这样的大爱面前,我这点小挫折算什么。

      今年元月4日,杨克勤也来到小徐的大棚内,恰逢第一批蘑菇刚刚繁殖,听了小徐的创业历程后,杨克勤与他亲切地聊了起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坚定信心,等一道道坎过去了,就迎来了收获的喜悦。”希望他把个人的发展与农民的致富结合起来,真正做农村发展的带头人。

      “经历了这么多,我的心充满了感恩,社会责任感也更强了。等生态产业链成熟时,我会设立扶贫资金,回报社会,回报帮助我的人,把省检察院的这种正能量传递下去。”小徐这样作了回答。

      如今,小徐成了大箕村的一个“”,村民们遇到果树种植、中草药栽培等技术难题时,都会找他来帮忙,他也收获了村民们满满的关心与爱。有的村民把家里秸秆、玉米芯都免费送给小徐当原料;有的村民主动出车出人,帮助小徐运输产品。小徐说,等他的食用菌糠生产出来时,就给大家做免费的养殖饲料。

      如今,磨菇采摘时节还未到,村民们就排号预约来他这里打工。村妇女主任赵霞说,“比起周边的小工厂,小徐支付的工资并不高,但大家都愿意来他这里打工,因为大家不仅想赚钱,更想学一些农业生产技术。

      小徐说,春节前,他的食用菌就可以走向市场,收获创业的第一桶金,那条低碳无污染的生态产业链也渐行渐近了。

      “每年秋收后,大量的桔秆、玉米芯被村民当作废弃物燃烧,这样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这个绿色循环的产业链消耗的是农村废弃物,如果能做起来,对于大箕村,甚至整个地区的农村经济都是一个很好的示范。”王利斌说。

      在小徐科技兴农理念的带动下,大箕村涌现了一批志在农村致富的带头人。有志在发展果品开发的许甲波,有志在发展延边黄牛养殖的兰艳波,还有志在发展庭院经济的村书记王萍,他们都在科技兴农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合作社带领农民闯入大市场

      通过充分了解国家的扶持政策和村里的实际情况后,王利斌感到,农村致富,集体经济和带头人很关键。于是,他提出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经营理念,使自然人报团经营,既节省生产资源、解放多余生产力,还能形成农产品产业链。

      这个想法一提出来,一呼百应,很快,果树种植、中草药种植、养牛、农机、种植养殖等5个合作社和8个玉米种植家庭农场相继成立。

      果树合作社负责人许甲波介绍,以前,村民各自为战,引进农用物资方面比校散乱,各买各的药,常常是货不真,价不实。比如杀菌剂,市场价是每袋10元钱,合作社在厂家团购就只有5.2元,投入成本相差近一半。2015年,以前一户投入15000元的农用物资,合作社统一购买,只用了9000元,节省了40%的投入成本。当初成立时,只有6个成员的果树合作社,经过一年的运转,逐步扩大到周边的村屯,已经发展壮大为96名成员的大合作社。

      “现在,我们使用农用物资,都是找大厂家合作,合作社经营,这一步是走对了,也成功了。”前不久,刚刚从海南参加农药展销会回来的许甲波高兴地说。

      2015年,大箕村合作社苹果梨总产量达100多万吨,人均收入高达3万多元,比往年提高了一倍。目前,他们在省检察院的指导下,正在申请自有品牌的商标注册,争取在2016年,全面施用有机肥料、有机农药,提升苹果梨的品质,朝着绿色有机的方向迈进。

      马杰不是大箕村人,她听说大箕村成立果树合作社后,主动要求加入进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投入,还可以买到正规的农用物资,而且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没有恶意的价格竟争,收入稳中有升。”马杰感慨地说,“苹果梨是我们这儿的特产,却从来没做出特色,合作社经营,一下子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有特色、有品质了。

      许甲波还说,龙井市检察院正在为大箕村积极筹建电商平台、采摘园等经营项目。提起正在筹建的电商平台,该院副检察长赵鸿雷说,“电子商务已经发展到各行各业,大箕村的延边黄牛、苹果梨、天麻等都是特色产业,合理的包装和推广,才能让特色产业走得更高更远。

      目前,该村的5个合作社和8个玉米种植家庭农场,正在以“一条龙”式的经营方式,统一投入,统一销售,呈1+1>2的态势平稳发展,村民们都热情高涨,为合作社的发展出谋划策,对未来充满信心。

      养牛合作社的带头人兰艳波有说不完的感激。“在检察院没来帮扶之前,我家就两头牛,三垧地,累死累活的忙到年尾,也就一万来块钱的收入。现在,我们不仅围栏养牛,而且成立合作社,投入少,收益大,我现在养10头牛,收入翻了好几番,一下子成了富裕户。

      2015年,大箕村养牛合作社比以住多收入20多万元,给养牛户带来了看得见的实惠。

      农机合作社的负责人曾前林说,“现在,农机合作社有38户村民,服务全村400垧耕地,不仅使合作社内的每户村民增加20000多元收入,也节省了很多劳动力。

      提起合作社,村书记王萍更是乐得合不扰嘴,最近,他的中草药种植合作社接到了一笔40万元的订单。他说,“我最高兴的不是有了订单,而是思路宽了,视野广了,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时值年终岁尾,许甲波代表合作社来到省检察院,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求真务实谋思路,排忧解难促发展”,他说,“在我迷茫想放弃的时候,是第一书记王利斌一个电话让我豁然开朗,省检察院这样驻村帮扶,我无以言表,一面锦旗略表心意吧。

      隆冬季节,正值农闲,村里人有的去南方考察农资项目,有的去考机动车驾驶证,有的去旅游,大箕村人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景象。

      “大箕村现在人均年收入8000多元,大家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改变。”王萍书记高兴地说,“这三年间,大箕村发生的变化太大了。这变化,不是表面的道路平坦、生活质量提高,重要的是我们学到了发家致富的本领,学到了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学会了在报团取暖中发展村里经济。

      三年的帮扶给大箕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也给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带来了莫大的希望。一个全新的大箕村,在这个偏僻的山沟里,正散发着熠熠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