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两会”:每一份提案都是如何“诞生”的
每年“两会”时,从地方到全国,政协委员们都会带着各自的提案到会。今年的吉林省“两会”也不例外。提案的作用,是供有关部门今后决策时参考的、有被采纳的可能。因此,在委员们带来的众多提案中,没准儿哪一篇就能够被相关部门采纳,我们的生活、工作,也有可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所以,今天,新小闻特意找到了一位政协委员刘成,请他来谈谈提案诞生的始末。
这次参会,刘成带来了三份提案,一是大力发展自雇型文化创意产业,加强吉林省品牌经济建设的建议,二是对于民间文化建设方面的建议,三是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建议。第一份关于文化方面的提案,是刘成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着手准备的。第二份关于民间文化建设方面的提案,则是刘成在参加一次调研活动时临时想到的。至于第三份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提案,刘成更是从半年前就开始筹备。
每一份提案成型,都至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而在这之后,还要经过多次反复修改,不断完善。等到提案最终完成后,政协委员就将提案交到政协提案组,提案组会对提案进行审核、分类,判断该份提案该归哪个政府部门回复,然后将提案交给相关的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会通过邮寄信件或是电话等方式,就提案内容对委员们进行回复。委员们再根据政府部门的反馈情况,做出答复,满意或是还有其他意见要补充。委员与相关部门,双方之间都是有反馈的。
刘成说,相关部门对委员提案的回复很快,而且每篇提案都一定会有回复。有时候一篇提案涉及到的部门较多,也会有多个部门对同一篇提案进行回复的情况出现。而且,委员们不仅仅是只有在“两会”期间才能提交提案的哦。平时,委员们只要有提案,也可以随时提交。
对了,昨天下午,参加吉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开始陆续报到了。其中,长春代表团和松原代表团的报到地点设在春谊宾馆。小闻进入宾馆大堂一看,一切布置朴素得不能再朴素了。大堂里只是多了两块报到处引导牌和几张临时办公桌。办公桌上放着代表所需材料、代表证等文件,别的啥摆设也没有。大会会务组工作人员在报到处等着代表们来,喝的是宾馆免费提供的白开水。小闻进了代表们入住的房间,发现屋里除了赠送的两瓶普通矿泉水以外,什么水果啊,鲜花啊,啥特别摆设都没有。
昨天16时30分,长春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小闻也跟着去了会议现场。没有鲜花和迎宾地毯,每个座位上只放了一小瓶矿泉水,大家在任何超市里都能买到的那种普通矿泉水。等到会开完了,小闻还看到有代表把没喝完的矿泉水放进包内带走了,必须给点100个赞。
(记者 卢玉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