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电子法院阳光诉讼由线下”搬到“线上”高效便民
新华社记者 王存理 周立权 吴昊
“打官司”可不到法院,立案、阅卷、庭审、执行等诉讼程序全在互联网上完成,当事人和律师千里之外也能“隔空庭审”,全天24小时受理、办理案件……
11月3日,全国法院第三次信息化工作会议在长春召开,吉林电子法院引起与会者的高度关注。专家认为,吉林电子法院将诉讼由“线下”搬到“线上”,这一小步,会带来法院审判的深刻变革,是构建开放透明阳光司法的新探索。
高效:庭审时诉辩双方相互了解诉求、证据,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电子法院使这些工作在庭审前的“线上”有了充分的展示和沟通,审判效率明显提高
在电子产业较发达的一些国家,电子诉讼已覆盖到民事、行政、执行等程序,韩国有58%的民事案件通过电子法院审理。电子诉讼、审判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世界司法领域的新趋势。
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王常松介绍,借鉴韩国等国家电子法院实践并结合中国司法实际,该院开发研制了一整套覆盖法院工作全流程的电子法院。今年8月1日,吉林电子法院在全省93个法院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日前,在吉林省蛟河市法院,吉林松城律师事务所律师王辉结束了自己使用电子法院承办的第一起案件的庭审。这起因不合格化肥引发的企业与农户经济纠纷案件,庭审只用28分钟。“由于双方通过电子法院事先已完成证据提交、补充、交换及质证等工作,节省了大量时间。”王辉说。
吉林省高法副院长吕洪民介绍,公民通过互联网登录电子法院,足不出户便可24小时不间断立案,在线完成缴费、阅卷、证据交换、质证甚至庭审等所有诉讼环节。
8月1日至10月31日,吉林省法院系统共受理民事一审案件44437件,其中网上立案13365件,占同期全部民事一审案件受案总量的30.1%。
便民:“马拉松”式的诉讼,往往使群众面对法院望而却步,原因之一是普通群众对法律及诉讼流程不太了解。电子法院网上直接办理,面对面答疑,诉讼成本大大降低
以往由于时间、空间限制,偏远地区群众乘车几十、上百公里到法院“告状”,补充证据、完善材料往往需要往返多次。而庭审时,当事人双方及代理律师有的地处天南海北,在规定时间出庭亦不容易,电子法院有效解决了这些难题。
吉林省高法日前开庭审理一起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是诉讼双方在北京、长春两地,通过电子法院三方实时云会议系统进行的一场千里之外的“隔空庭审”。电子法院云会议系统为法官、双方当事人提供在线远程视频通话、材料展示、交换文件等功能,还支持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确保了庭审的公开透明。
王辉经常代理吉林市周边乡镇经济纠纷案件,下乡办案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多数农民不太懂法律,需要补充证据,准备材料,只能靠我一趟一趟下乡去办。一般的案子,单立案往返农村和法院之间至少两三趟。”王辉说,而在使用电子法院平台后,省去了奔波之苦。
吉林省律师协会会长迟日大说,无论是千里之外的“隔空庭审”,还是通过电子法院提交、补充证据和质证,既减少了群众诉讼之累,又节约了审判资源,“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路”得以实现。
阳光:通过电子法院参与诉讼,不用再找法官。程序流程公开、案件进展实时同步显示,互联网使司法公开真正落地
46岁的蛟河市民孙国栋在家里电脑旁,靠律师的帮助使用电子法院正在进行商业纠纷民事诉讼。登录系统完成立案、支付等环节后进入原告、被告、法院三方可视界面,原告孙国栋和被告均可在各自电脑看到各自诉求和全部证据、材料,继而进入相互质证环节。
庭审结束,孙国栋告诉记者,虽然没有宣判,但对诉讼的公正、公开却心服口服。“所有证据、材料都给‘晒’出来了,当事双方都能看到,谁都没法整‘猫腻’!”
吕洪民介绍,电子法院的三方可视诉讼界面,诉讼双方的诉求及提交的每一份证据,三方都能同步看到。当事人避免与法官直接接触,压缩了司法腐败空间。
从近几年通报的法院系统违法违纪案件来看,个别法官与拍卖机构相互勾结、暗箱操作、围标、串标等腐败案件时有发生,司法拍卖已成为执行领域腐败高发区。
吉林电子法院通过与淘宝网等平台推行网络司法拍卖,竞买人足不出户、互不知情,鼠标一点就能参与竞拍,竞价过程全部通过网络程序自动运行,从而将法官与拍卖过程全程隔离,没有了寻租空间。
吉林市一个评估价209万元的采石场,在网上经过34609次围观,4次延时,110次出价后,以1179万元成交,溢价率高达563%。“拍卖在公开、公平的环境下进行,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了司法公正。”吉林省高法执行局局长张启文说。
在吉林省高法大楼的巨幕显示屏上,各级法院立案数据在不断跳跃更新,法院内部案件办理办结及质量情况同步显现,用电子法院办案成了每名法官的“必会科目”。
据了解,吉林法院系统已与公安、检察及银行实现了网络互通、信息共享,庞大的网络使业务办理顺畅便捷,网上查询、查扣、执行一键即可,电子法院的社会效益开始显现放大。
(新华社长春11月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