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好人”的“红会”情结

14.11.2014  09:52
“吉林好人”的“红会”情结     -- “我要让大伙都富起来。”为了这句话,他信守诺言三十余载。 于雷,松原市西郊村的一名普通农民。1982年,高中毕业后,他承包了村里的蔬菜大棚,经营初期就遇到了不少困难。但是在他的一番艰难摸索之后逐渐摸清了一点种菜的套路。多次去外地学习取经。经历了风风雨雨的努力后,于雷成功了。三十年来,于雷在松原市率先引进了美国大红柿子,山野菜,西芹,香芹等蔬菜品种。从此,松原老百姓的餐桌上,有了洋蔬菜。于雷还不断钻研蔬菜生产的实用新技术。种子催芽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是于雷对松原的蔬菜生产做出的又一大贡献。近几年来,于雷推广了50多个蔬菜新品种,有70多户大棚种植户在于雷的带领下走上了致富之路。这些年,于雷无偿为附近乡亲贫困户和残疾人育苗上万株,无偿外送种苗100万株。无偿外送种子2万斤,无偿指导蔬菜种植户8000多人次。从1990年至今,每年都外送价值1000多元钱的种苗,种子累计达53000多元。同时,还为农户120多户无偿提供资料数万份,价值十万多元。1991年,于雷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认定为全省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2001年,于雷被授予松原市十佳优秀青年称号。2003年,于雷被认定为吉林省农村青年星为带头人。   -- “啥时缺血,就给我打电话。”这份红色的事业让他矢志不渝。   于雷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同时,还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从2001年5月,当他得知松原市正在开展公民无偿献血,而且献血可以挽救更多垂危的生命。他毅然登上了采血车,开始了他的无偿献血生涯。这一献就是十几年。他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在深夜接到血站的求助电话,也不知道他的血挽救了多少鲜活的生命,但他知道,当无数个心脏因他的热血而再次搏动,他脸上洋溢的是献血救人的快乐。2001年至今,于雷共无偿献血153次。自2007年获得“国家无偿献血金奖”荣誉称号。2008年获得“国家无偿献血促进奖”。 --2008年,于雷还参与组建松原市红十字志愿者团队,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在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后,不但带领全家捐款,还动员亲属积极捐款。还带领志愿者团队开展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救助活动。在他的带动下,很多贫困学生重新走进温暖明媚的教室。2008年被中国红十字会评为“红十字志愿者之星”。2009年被松原市评为“十大道德模范”。 -- 他带头组建了我省第一家红十字志愿者团队——松原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站。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于雷从媒体上看到身处灾难中的同胞,他痛在心里,急在眉梢,除了立即带动家人、亲属响应市里的募捐号召外,他还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组织策划了松原市的首场赈灾义演。他四处奔走、多方联系,不但请到了著名的家乡音乐人杨柏森老师,还邀请到了前郭县文化馆、松原市消防支队、松原市中心医院以及多家爱心企业和单位的人员,在飞宇超市广场前举办了一场感人至深的赈灾义演,演出现场募捐3.5万余元,全部汇往四川灾区。在灾区重建过程中,他还组织志愿者在企业商家中进行广泛宣传、募捐,为灾区重建筹集善款40余万元。一次次的奔波,不分昼夜的忙碌,人累瘦了,嗓子喊哑了,可是他没有一句怨言,没发过一次牢骚,在那段最艰苦、最忙碌的日子里,是蕴藏在心底的对同胞们的爱与责任感在支撑着他、激励着他。作为松原市应急救护师,于雷还经常带领大家深入社区、企业,为广大群众讲解止血包扎技术、骨折的固定搬运技术、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的紧急处理等知识。2009年年末,于雷策划成立了松原市首个个人捐资助学机构——中国松原星光助学工作组,并多次前往学校、社区,进行贫困学生家庭的走访与核查工作。后来又在原有一对一助学的基础上,发展为多对一助学,以减轻资助人的捐助负担,提高受助学生可持续受助的机会。截至目前共资助贫困生近200人。而于雷自己每年都要拿出七八万元钱,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困难家庭。但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力量有限,他希望自己这枚小石子,能够激起更大的涟漪,使更多的人能参与其中,救助更多需要救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