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米产业发展综述

27.10.2015  11:24

  松辽沃野,黑土凝香。
  这里,位于世界黄金水稻带,这里,中国优质水稻生产区。
  这里,有悠久的水稻栽培技术,这里,孕育着重如砂、亮如玉、溢馨香的吉林大米。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吉林大米产业发展高度重视,提出了把吉林大米“品牌做响,品质做优,企业做强,效益做大”的总体目标。副省长隋忠诚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多次对吉林大米品牌发展做出部署。2013年以来,吉林“健康米”工程持续发力,为吉林大米走出去,闯出了新的“粮道”,吉林“白金名片”创造出了新的耀目传奇。
  整合!整合!
  品牌战略的实施,带动了各地核心企业的快速发展。吉林各地围绕打造大米地理标志品牌,集中现有资源向核心企业聚集,一批具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大米加工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在当地大米品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松粮集团以“查干湖大米”品牌为纽带,整合了周边13户大米加工企业,成立了查干湖大米产业联盟,生产规模由原来的年加工稻谷12万吨迅速扩大到年加工30万吨,基地面积也由最初的1200公顷扩大到3600公顷。吉林东福米业、柳河国信米业、德惠佰顺米业、永吉宇峰米业、舒兰永丰米业、梅河大米公司等企业也都承担起当地大米品牌建设的重任,成为大米品牌建设的核心企业。
  大米品牌建设核心企业的形成,加快了当地土地流转、种植结构调整、稻谷收储加工能力的提升,有效地优化了当地大米产业结构。据统计,2014年,全省大米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自建基地9.55万公顷,同比上涨14.3%;浙江卡森集团、广东格力电器、长春国信地产等实力企业纷纷进军,为吉林大米产业发展增添了更为强劲的动力。
  跃升!跃升!
  品牌建设,更加促进了大米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机制的转变。
  过去,农民种植水稻只注重产量,对品种要求不高,企业加工稻谷没法自主选择,两者的价值取向很难统一。实施品牌战略后,企业为了顺应市场需求,实行“企业+基地”、“企业+合作社+基地”、“订单+合作社”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在建立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的基础上,推行“六统一”经营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栽培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并形成由企业主导的水稻生产“倒逼机制”,改变了过去农民种什么,企业就得收什么、加工什么的传统经营方式,引导农民按照企业的要求优选水稻品种集中种植,好粮卖好价,既提高了农民收入,又推动了品牌建设,实现了大米产业链条的有效链接。
  曾经,吉林大米的知名度不高,主要的原因是品牌宣传以企业为主,势单力薄且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实际效果。去年,吉林省政府划拨95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吉林大米品牌宣传。随后,长春、吉林、舒兰、榆树、永吉等地政府和企业共投入2200万元,以“好吃大米在吉林”为主题,在全国主销区掀起了大米品牌宣传的一波又一波热潮。
  一年间,在北京、在上海、在广州……在国内重点城市举办大米品牌推介(展销)会12场;在北京首都机场以及部分城市高速公路、商业区设立广告牌30块;在中央电视台、经济日报、文汇报、中国之声、吉林卫视等多家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和广告宣传;在淘宝、新浪、京东、1号店等网站开展了促销活动……
  吉林大米“报纸有字、广播有声、电视有影、路场有牌、网络有名”,探索出了一条依托核心品牌和企业,全方位、多渠道展示吉林大米品牌形象的发展路径。
  品质升级,品牌升级,吉林大米整体的营销模式也在升级。为扩大吉林大米品牌影响,提高市场占有率,吉林省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创新营销模式,推进吉林大米线上、线下联动。
  通过加强与北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云南等省份对接,巩固长期稳定的大米产销合作关系。去年,全年销售大米24亿斤,省内车板交货价一般在2.8元/斤左右,同比每斤高0.5元。组织企业在重点城市开展产品推介会,32家企业在省外中心城市设立大米直营店675个,202家企业在省外商超设立销售网点1100多个,全年销售中高端大米7.6亿斤,平均销售价格一般在6.5元/斤,同比提高2元/斤,以舒兰大米、柳河大米、延边大米为代表的高端大米平均在12元/斤以上,特别是吉林东福的福稻米卖到100元/斤,舒兰有机稻花香、绿色稻花香大米在北京推介会上分别卖到了49.9元/斤、19.9元/斤的高价。
  目前,已有8家企业成功登陆淘宝吉林大米馆,开辟了吉林大米电商销售新模式,全年网上销售大米12万件,120万斤。在2014年9月淘宝网组织的5省6款大米“秋收新米香”促销活动中,吉林大米(东福有机稻花香)劲销1.2万单,名列第一。省外促销活动也拉动了省内大米市场,2015年春节过后,省内水稻价格一路攀升,比上年同期平均上涨0.2元,大米平均上涨0.3元左右。综合统算,2014年通过“健康米”工程的拉动,全省大米的销售收入较上年增加了35.9亿元。
  从线上到线下,这一个个不断变化着的数字,都在彰显着吉林大米不断跃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愿景!愿景!
  2015年5月27日,省长蒋超良对“健康米”工程作出批示:“健康米”工程应注入新的机制,要落实总书记“吉林大米好”的评价,必须集中打造1个至2个品牌的吉林大米。
  为落实省领导指示精神,吉林省粮食局进一步明确了大米品牌建设的工作思路:重点依托省内50家大型集水稻种植、加工、营销为一体的产业化龙头企业,突出东部火山岩、中部黑土地、西部弱碱土的区域生态特点,推动资源整合,培育优势品牌,努力打造代表吉林特色的1个至2个大米品牌;以中高端消费群体为目标,以央视、省际卫视等高端媒体为平台,借助全国、区域性有影响力的高端展会,精准覆盖,持续性的宣传推介,提升吉林大米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的认可度;以“互联网+吉林大米”为载体,以产业联盟为基础,以大型连锁商超为依托,以直营体验店为突破口,线上线下联动,培育并不断扩大吉林大米稳固的消费群体,力争在“十三五”期间把吉林大米品牌叫响全国。
  面对充满竞争力的市场,吉林省结合实施“健康米”工程,依托当地品牌建设核心企业,推进稻谷加工产业向上游的生产领域和下游的销售领域延伸。
  抓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建设。计划到2017年,吉林省水稻主产区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现全覆盖;“三品一标”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由目前的300万亩增加到500万亩;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目前的76%提高到90%。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引导农民按照企业要求优化水稻种植品种,提供稳定、优质粮源。积极拓展大米销售市场。结合吉林大米品牌宣传工作,组织大米企业通过展会和建立销售网络等形式,重点在京、津、沪、浙、闽、粤等地推介产品,拓展市场。
  抓大米品牌整合。注册吉林大米地理证明商标,制定吉林大米地方质量标准和使用管理办法,统一吉林大米品牌形象设计,组织符合条件的大米企业统一使用吉林大米品牌标识,充分利用吉林特有的生态优势和水稻种植条件,集中打造吉林大米“好吃、营养、更安全”的整体形象。在鼓励各地通过培育大米地理标志品牌,对区域内大米品牌进行整合的同时,围绕东部火山岩、西部弱碱土、中部松花江流域地域特点,从中选出3个品牌基础好、政府投入大、企业实力强、销售数量大价格高的大米品牌重点培育,最终形成1个至2个能够代表吉林大米整体形象的大米品牌。
  抓龙头企业发展。以推进大米品牌建设为契机,细化相关政策,对大米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水稻育种育苗、基地建设、流通设施、品牌宣传、资金供给以及基金设立等方面予以扶持,帮助企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具有一定带动作用的大米品牌建设核心企业。
  抓产业联盟建设。引入“互联网+”新兴产业发展模式,依托长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搭建具有稳定供销渠道以及信息查询、委托采购、拍卖招标、网上结算、物流管理、第三方仲裁等多种功能的电商平台,吸纳省内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自有基地的大米加工企业为生产商会员,省外销区零售(批发)商为销售商会员,形成由“销售商(B)+电商平台(A)+生产商(B)”三者合一的利益共同体,组建BAB形式的吉林大米产业联盟。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关标准和规则,在保留地理标志品牌和企业品牌前提下,统一使用吉林大米标识,统一组织宣传和营销,并逐步吸纳符合条件的大米加工企业,壮大产业联盟实力,不断提高吉林大米品牌影响力。
  抓大米品牌宣传。突出吉林大米文化特点,依托生态资源优势,挖掘吉林大米文化内涵,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媒体推广、文化展会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展示吉林大米文化,深入宣传吉林大米品牌整体形象。
  抓销售渠道拓展。在巩固现有销售渠道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线上线下联动,支持企业在省外设立吉林大米品牌直营店。通过在央视等高端媒体宣传报道、国内重点城市举办展会、机场高速设立平面广告等方式,积极开展品牌宣传活动,使吉林大米品牌早日成为引领吉林大米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抓大米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稻谷来源可查明、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大米质量可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实时、可靠的食品质量安全信息可追溯公共服务,提升企业产品的信誉度,进而全面提高吉林大米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今年选择首批进入吉林大米产业联盟的50家企业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后,在全省逐次推开,确保大米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
  一幅多层次的吉林大米产业发展战略蓝图正在徐徐展开。
  2015金秋,黑土地上再度稻谷飘香。
  岁月流变,天赋异禀的吉林大米醇香不变,有关吉林大米的精彩更待追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