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东部区域迈向绿色转型“试验区”

18.11.2015  23:59

  吉林省东部区域既是东北生态屏障,同时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近年来,吉林省着眼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吉林振兴和实现富民强省全局,积极谋划建设东部绿色转型“试验区”。

  如今,在绿色发展的指引下,吉林东部区域在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经济发展、产业转型推进等方面呈现出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绿色转型:打开经济发展新空间  

  实现绿色转型发展,根本上要靠产业作支撑,在产业转型上找出路、谋发展、求突破。在转型发展中,吉林东部各地都把结构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创新驱动作为根本出路,把投资拉动作为重要力量,不断提升质量效益和综合竞争力。

  壮大矿泉水、矿产冶金、人参三大支柱产业,做强能源、旅游、医药、林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五大特色产业,培育新材料、现代物流两大新兴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白山市经济社会的发展。2014年,白山市41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2.7亿元,同比增长7.2%。

  通化市不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深入实施医药、冶金、食品、人参等八大工业产业跃升计划,在医药产业中突出发展现代中药、生物制药、保健和功能食品,加快发展医药商业和流通业、医药包装、医疗器械、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以期壮大产业规模。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以创立品牌和扩大市场占有率为突破口,做强做大烟草制品、生态食品、特色食品、民族食品四大主导产业。依托优势食品生产地区,实现食品加工与原料基地的有机结合,将资源优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生态移民:释放生态潜能谋“多赢

  长白山是我国乃至东北亚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位于长白山腹地的白山市是一座“依林而生、依矿而建”的综合资源型城市,森林覆盖率达83.2%。127万人口中依矿依林生存的达25万人。

  “在长白山地区进行生态文明构建,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对于保护资源,维护东北的粮仓安全、生态安全和边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白山市市长吴德金说。

  2008年以来,白山市提出“生态城镇化”建设目标,把实施生态移民作为城镇化的重要抓手,稳妥有序推进林区散居人员以及生活在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资源枯竭型林矿区等生态敏感区居民的生态移民工作,实现了保护生态、增加造林、改善居民生活、土地资源增效等“多赢”目标。

  截至目前,白山市已完成生态移民5.2万户、13.5万人,还需生态移民约8.2万户、19.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4%。经测算,全部实现生态移民后,可新增还林面积910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市森林总面积的5.6%;腾出7000多公顷宅基地,可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可植树2.73亿株,相当于每年新增木材产量55万立方米。

  “每年还可节约林区居民烧柴181.6万立方米,超出吉林省2012全年木材采伐总量,为经济转型释放出巨大的生态潜能和发展空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白山市发改委副主任辛建国说。

   全面停伐:“砍树变看树”的绿色转身

  今年4月1日,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的号声吹响,“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成为关乎林业企业和职工生存发展的一道现实考题。

  “早些年的林子密不透光,现在可采的大树逐年减少。为了发展,我们牺牲了资源,甚至可以说是‘杀鸡取卵’。”长白山森工集团白河林业局党委书记荆彦林说,停伐后,我们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森林生态旅游,实现“砍树变看树”的绿色转型发展目标。

  在白河林业局光明林场的食用菌培育基地,10多个大棚分立道路两侧,生产车间内工人们将一袋袋的锯末用机器压缩成段。这里是白河林业局安置富余职工就业的一个项目,基地30多个职工联合成立的合作社,年产100万至110万段木耳,纯收入50万至60万元。

  2011年11月,白河林业局职工以股份制形式集资384万元,创立了“延边大戏台河生态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黄松蒲林场借助长白山池北区登山必经之路的优势,重点打造了十大景区。大戏台河景区年接待量超20万人次,实现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

  “林区职工原来上山伐木,一年工资也就一两万元,现在搞森林旅游,发展家庭旅馆,收入成倍增长,创业性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黄松蒲林场工会主席戴伟说,“职工都尝到了‘绿色’创业的甜头,对未来的生活更加充满信心。”(记者 高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