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部门 大作为——白城市供销合作社帮扶洮南市向阳乡建业村见闻

25.07.2018  09:21

  连日来的几场喜雨,给仲夏的鹤乡平添了几分惬意。在这样的一个季节里,记者走进了洮南市向阳乡建业村。

  全村辖区面积约49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73公顷,人口1410人,人均耕地3.1亩。贫困人口59户、107人……人多地少,土地贫瘠,经济收入低,基础设施严重缺失,卫生环境脏乱差……看着手里以往关于建业村的背景材料,一个贫困、落后的乡村在记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整洁宽敞的水泥路、整齐划一的农家院外的排水沟、一处处堆放有序的柴草垛……村内笑语声声,炊烟袅袅中,鸡犬相闻,小村中随处可见的一张张笑脸抹去了夏日里的燥热与沉闷,同时,也颠覆了记者对建业村来自材料的主观臆断的印象。

  “扶贫先要扶心,安居方能乐业,把家建好,要让人们记得住乡愁,不忘乡恋。”市供销合作社驻村“第一书记”李阳告诉记者。自去年以来,市供销合作社在人力、物力、财力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他们多方协调,新修了11.2公里的村村通公路;筹资8万余元,整修开挖了7000延长米的排水边沟,铺设了400余根排水涵管,并利用农闲时间,雇用挖掘机、铲车和运输车辆10余台,出动人员50余人。对村里环境卫生进行集中整治。经过10多天的不懈努力,共清运生活垃圾300余车,清理柴草垛50余处,使村容村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在此基础上,他们还落实抗旱井20眼,安装变压器一台,更换电缆150米,争取社会企业捐赠太阳能路灯20盏。

  “在我的印象中,村里从来就没有清运过垃圾,走哪哪是垃圾堆,一到夏天污水、垃圾满路都是,气味刺鼻……现在,村里干净多了,土路也变成水泥路了……有过日子的样子了。”看到记者,正在院门口清理杂草的杜万财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家这个小院挺规矩吧,这前后园子种的都是蒲公英,你们看看长的咋样!”在杜万财家的院子里,他的老伴儿正在园子里锄草,看着长势喜人的蒲公英,老两口满脸的笑意。李阳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市供销合作社在上规模、强服务、重提升上下功夫,发展庭院经济,试验种植蒲公英,并实行订单农业,对资金、技术、销售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给试种户吃下了定心丸。“以前园子里种的是玉米,我这近两亩地一年收入也就是六七百块钱。今年按年初的种植订单来算,年底这小园子咋也能收入个八九千元,是过去的十几倍呢,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了。” 杜万财掐着手指,笑呵呵地算着他的“经济账”。

  俯身摘下一片蒲公英的绿叶,放在口中细细品味,满嘴的苦涩,而那满园绿色的蒲公英和装扮其间点点嫩黄的花朵,却让笔者真切地感受到了这“”中所饱含的“”,这甜来自百姓心中不断攀升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满足感。“今年试种成功后,我们将引导农民大面积种植,尤其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借助小庭院收获大效益。”市供销社副主任张连昌信心满满地说道。

  迎着蒙蒙的细雨,踏上阡陌,在绿意盎然的田野上,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黄芪药苗在小雨的浇灌下舒茎展叶,长势喜人。这是村里黄芪种植项目种苗基地,几个月前,李阳鼓励当地农民种植地道关中药材黄芪的时候,村民种下了药苗播下了希望,但也有忐忑,“以前没种过,能行吗?

  如今,片片绿叶随风轻轻摆动,阵阵清香沁人心脾,200余亩绿意满眼的药苗展示着丰收的骄傲。

  “你看看,这长势多好,我估摸着一亩地能收1500多斤。”李阳告诉记者:“今年种植黄芪442亩,以现行价格每公斤10元计算,仅此一项就可收入……” 还没算出个准数来,李阳的脸上已经乐开了花。“今年有21户贫困户,近100亩土地通过流转、置换等办法加入专业合作社,预计可增加收入近100万元,可使12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扶贫,选准产业是关键。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市场调研、实地考察,市供销社决定将道地关药的开发试种作为产业扶贫的突破口。2017年组建了洮南市润农道地关药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吸收全村所有贫困户加入专业合作社带动脱贫。”张连昌一边查看药苗的长势一边向记者说道。据他介绍,建业村一直以耕种传统大田农作物为主,多数村民对黄芪等药材种植认可度不高,为了增强他们对黄芪种植的信心,市供销合作社领导班子吃住在村里,挨家挨户实地查看庭院面积、检测土壤环境,宣传黄芪的市场前景,与贫困户算经济账,分析、比较种植效益,并组织贫困户代表和村民代表到内蒙古赤峰市牛营子镇实地考察,让村民对黄芪的开发种植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还与市、县两级农行积极沟通,为市供销合作社直属企业麦地多公司协调200万银行贷款,由麦地多公司承担社会责任,采取“龙头企业+联合社+专业社+基地+贫困户”模式,为所有黄芪种植户先期垫付种子、化肥款,解决启动资金,并以每公斤10元的保底价格与种植户签订了回收合同,还通过聘请中药材种植专家全程提供技术服务,定期、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查看,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帮扶保障措施,解除药材种植户的后顾之忧。

  细雨润物,微风送爽,欢笑声从药田蔓延开来。追着这笑声,记者同市供销合作社同志一起走进了建业村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院。

  刚刚进入院门,5台大型专用农机具便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这些大型专用农机具是市供销社通过多方渠道争取政策和资金购进的,实现了深翻、整地、播种、喷灌、施药、施肥、采收等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种植中出现的效率低、劳动力不足等难题。现在我们种的400多亩地,都是全程机械化耕作。”李阳告诉记者,为把道地关药种植这一扶贫项目做大做强,形成特色产业,让建业村彻底摘掉穷帽子,市供销合作社积极探索开展资金互助,并通过专业合作社的规范运作和带动辐射,实现建业村产业扶贫上层次、上水平。预计2019年黄芪种植总面积可达1000亩,2020年种植总面积可达2000亩,建业村将成为道地关药种植专业村、品牌村。

  当秋日里最后一缕暖阳的余晖渐渐隐去,建业村农民文化广场上灯光已亮起,鼓点已敲响,大秧歌已经扭了起来。村民们或在广场中央排成队列,有板有眼;或在外围随意扭动,自我陶醉。尽管有几位热情的村民极力邀请,但李阳他们仍有些腼腆,只是乐呵呵地站在场边随着鼓点晃动着身子。

  舞姿轻快,乐声悠扬,笑语盈盈。建业村的夜晚,勾画出了一幅祥和醉人的乡村美景。

 
吉林市花家村贫困户一年收两季
    在农村,人们都习惯了春种秋收,农业机械化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