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法西斯战争中“驼峰航线”飞行员战袍现长春

07.04.2015  10:45

  

“驼峰航线”飞行员军服。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记者寻访抗战物证的过程中,有幸目睹了在全国各大博物馆都鲜见的“驼峰航线”飞行员的军服。

这套军服的藏家也是前文日军暴行图片的收藏者目贯。这件军服上的徽章标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它的主人是一个六级军士,曾在海外服役,是“驼峰航线”的飞行员,并且安全退役。

“驼峰航线”是怎样的一条航线?对于军事史爱好者来说非常熟悉,但还有相当多读者并不了解这条航线。

这条线路也被称为“死亡航线”

1942年夏,日军占领缅甸,切断了中缅公路这条盟军和中国联系的最后通道,一切物资运输被迫中断。美国总统罗斯福下令:不惜任何代价,开通到中国的路线。由于海陆已无通道,只能开辟空中航线,于是驼峰空运诞生了。

“驼峰航线”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东横跨喜马拉雅山脉、高黎贡山、横断山、萨尔温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进入中国的云南和四川。航线全长500英里,地势海拔均在4500米-5500米上下,最高海拔达7000米。山峰起伏连绵,犹如骆驼的峰背,故而得名“驼峰航线”。

“驼峰航线”开辟之初,美军飞机损失惨重。曾在缅甸甘蔗林迫降营救史迪威将军的斯科特上校,首开人类飞越“世界屋脊”的勇敢尝试,可在仅距印度阿萨姆邦不到半小时航程时坠毁。其后美军空运司令部继续顽强寻找一条安全通往中国的空中航线,不幸,又有160名飞行员和60架飞机陆续被埋葬在青藏高原的冰峰雪谷之中。

在确认无法征服“世界屋脊”之后,美军另辟途径,重新开辟了一条西起印度阿萨姆邦,向北紧贴“世界屋脊”边缘飞行一小时,再折向东方,继续飞越地势险恶的横断山,然后经中国四川和云南交界的大小凉山抵达昆明和成都的线路。这样,这条“驼峰航线”比从前的直线距离拉长了近一倍。

这也是世界航空史和军事史上最为艰险的一条运输线。实际飞行的航线长约800公里,穿越喜马拉雅山,山峰起伏连绵,恶劣的气候、强气流、低气压以及经常发生的暴风雪、冰雹和霜冻,加上日军战斗机的围追堵截,飞机在飞行中随时都有坠毁和撞山的危险,飞机失事率高得吓人,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航线”。

粉碎日军大规模侵略和封锁

“驼峰航线”的一名飞行员在战后接受采访时曾说,天气晴朗时,他在飞行时偶尔能看到山谷中战友坠毁飞机的残骸。由于“驼峰航线”飞行员的飞行完全靠与指挥部的无线电信号联络,在恶劣天气条件下,飞机的导航信号常常中断,飞机也就迷失了方向。

因此,不少飞机最终燃料耗尽或撞上山峰。飞行员也不可能找到进行迫降的平地,即使跳伞,也会落入荒无人烟的原始丛林而难以生还。即使是安全退役的飞行员,在执行飞行任务的过程中,也无数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据战后美国官方的数据,美国空军在持续三年零一个月的援华空运中,为中国空运各类战争物资65万吨。美国空军在“驼峰航线”上一共损失飞机468架,平均每月达13架,牺牲和失踪飞行员以及机组人员共计1579人。

“驼峰航线”的开辟,不仅粉碎了日军大规模的侵略和封锁,而且为支持一个庞大的战场而实行大规模的空运开了先例,在稳定亚洲战场和人类反法西斯统治和侵略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长春 晚报 记者 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