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四风”须消除“曲终人散”的疑虑

24.11.2014  10:50

  滕朝阳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四风”整治、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指导意见》强调,要采取有力措施抓好整改落实,防止曲终人散,使活动期间形成的反“四风”改作风良好势头戛然而止,改作风成为一阵风。 

  强调反“四风”要防止曲终人散,是作风建设的内在要求。且不说教育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效还是初步的,基础还不稳固,即使取得了长足进步、基础也比较稳固,反“四风”也不能有丝毫放松。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话的意思至少有两层:一是作风容易反复,所以作风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二是作风境界无止境,所以作风建设无止境。一个人要养成种种良好的作风不容易,稍有懈怠就可能故态复萌、前功尽弃,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则更是如此。不同的是,一个人的作风出现问题影响小,一个组织在作风建设中如果浅尝辄止或发生反复,就会损害组织致力于自我净化、自我改造的努力与形象。 

  事实上,我们党自立党之日起就没有忽略过作风建设,同时也要承认,作风建设有时抓得紧、有时抓得不够紧。实践证明,作风建设抓得紧的时候,干部队伍的作风就好;抓得不够紧的时候,干部队伍的作风就走下坡路。任何一项活动都有告一段落的时候,但作风建设不能因此止步不前。人民群众担心反“四风”会不会曲终人散不是没有道理的,也不排除极少数党员干部仍然怀有作风建设“一阵风”的观念。因此,防止反“四风”曲终人散,不仅是基于现实成绩的客观要求,也是基于历史经验的清醒认识。如果不对反“四风”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一些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就会抬头,甚至变本加厉,已经取得的成效就会被吞噬,“四风”就可能卷土重来,作风建设就会失信于民。 

  要消除人们对反“四风”存在“曲终人散”的疑虑,首先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抓好改进作风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健全和落实。比如,《指导意见》提出要适当提高基层干部待遇。这是从实际出发提出的要求,以制度的形式落实这一要求,就能为减少基层干部“四风”发生、激励基层干部积极工作奠定客观基础。不过,完善、严密的制度还不足以完全消除人民群众对改作风会否一阵风的疑虑,还必须捍卫制度的严肃性。做到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制度就有了刚性,就有了规范现实的约束力和震慑力。 

  当集中反“四风”改作风进入经常性的作风建设轨道,作风建设的新常态就呼之欲出。在此过程中,人民群众对作风建设的监督同样不可松懈。越来越多的人向往作风建设新常态,便会有这样的新常态。正如鲁迅所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责任编辑:陈传发  )